让学生参与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思考
作者: 洪从兆摘 要: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比让学生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效果要好得多,我们不可能个个实验都做学生实验,但是每个演示实验都可以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注重发挥让学生参与的功能,加强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能显著地提高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 参与; 物理; 课堂;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09-001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有课堂演示实验。物理教材中实验的数量增多了,对教学的要求也提高了。然而具体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课堂实验教学的作用,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注重发挥让学生参与的功能,加强了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的必要性
在物理教学中,观察与实验是教学的基础,它具有积累感性认识、引发学生思维、激励学习兴趣、训练动手实践技能、培养优良品格等多种教育教学功能。以前的演示实验往往走入误区:老师表演,学生看“戏”,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状态;看的时候津津有味,看后不知干吗;老师为了数据的准确而事先有预设的成分;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没有实践就没有更深的印象。传统的演示实验方式已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探求欲,因此,改革传统的演示实验方式势在必行。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过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观察欲望,提出一两个有趣的问题,说明观察的目的意义是有必要的。然后要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来。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教学的措施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水平,我在课堂实验教学中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改进措施,收到了比较有效的教学效果。
1.实验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
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主动地积极地去解开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进行演示实验前,我根据实验内容或现象提出一些简单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去猜想,带着悬念去观察实验。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验。
2.努力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见度,引导学生观察重点部位
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过程的细微性与全面性。具体做法是,提高演示实验的高度。可将实验台置于讲台上,讲台上再垫一些书。对待重点现象我就引导学生观看,重复几次。有时要“请上来”和“走下去”,即为了观察细致全面,让后排和两侧的学生分组轮流到讲桌前观看演示。
3.师生合作并同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师单独演示固然有操作快捷、讲解条理清晰等优点,但也有很多不足的方面:一是学生处于旁观地位,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参与意识。二是教师读数或宣布实验结果时,学生半信半疑,总认为老师做了加工修改,缺少客观性。三是课堂情境呆板,变化少,课堂不活跃。师生合作演示或教师引导学生做演示有助于改变上述之不足。好处是学生轮流演示,加强学生参与意识,而且每人都有机会做。学生相信他的伙伴读数不会做假,并有一种亲切感,活跃课堂气氛。此外学生操作读数出现错误时,教师还可就错误纠正,加强教学效果。例如: 在学习《浮力》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先引导学生看书,探讨实验过程,再出示器材,让学生上台来完成测量、读数等,对学生测得的数据加以引导、分析,并强调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如果只是老师的演示,就算是数据精确,误差很小,学生可能认为可信度小,好像是老师预设的。还如:在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时,我把一个茶杯通过与手掌挤压排除空气后,被大气压压在手掌上,让学生从我手中拿走茶杯,连续有好几个学生没能把它拿下来,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调动起来了。我让学生也做了这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实验,让他们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比老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4.演示实验配以简易的学生随堂小实验
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小器材,如纸、硬币等,课堂上把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甚至可以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这样的效果比教师自己演示要好得多。又如在做《摩擦起电》演示实验时,让学生以塑料钢笔杆在头发上磨擦吸引小纸屑,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还如在做《音叉振动发声》实验时,让学生大声读课文或唱歌,以两手捏喉管感知声带的振动。
5.进行实验的改进,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
要进行实验的改进,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设计好实验的阶梯,帮助学生步步深入。既不要使学习的跨度过大,使学生无从入手,又不要使学习的跨度太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设计实验的方案时,应注意了解学生实际,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做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浓盐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再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的上浮,在实际操作时,加入清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会出现由于一下子倒入过多的清水,鸡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悬浮现象,再加浓盐水时,鸡蛋就可能上浮不起来。我们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
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水平愈高,教学效果愈好。而要加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教师的教改意识与正确引导学生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