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作者: 吉沐成摘 要:由于我国教育的现状,当前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兴趣不高,美术教师只有从自身着手,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体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兴趣; 艺术素养; 情境;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60-00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据笔者了解: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却是教师在讲台口若悬河,底下学生反映冷漠,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地望着老师;有的学生不时地低头做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学科作业,偶尔抬头看你一眼;有的甚至干脆趴在桌上了。一言以蔽之:美术鉴赏课没劲。那么,是什么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失去了兴趣呢?怎样才能让他们的兴趣重新建立起来呢?
高中生缺乏学习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它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是我的一点认识和想法,浅识拙见呈求诸位方家师友斧正。
一、影响高中生美术鉴赏兴趣的因素
1.学生方面
长期以来,美术一直未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在学生的心目中早将各学科分为“主课”和“副课”,美术理所当然是“副课”中的一员。加之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许多学生认为美术鉴赏课学不学无关紧要。
2.教师方面
我们的美术师范院校长期实行的是“重技能、轻理论”的培养模式,美术教师大都缺乏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很难适应信息容量大、美术种类多、作品内涵深的美术鉴赏课。
3.学校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已有了很大改观,许多高中在美术教学设施上进行了投入。但学校领导关心更多的是美术高考的教学质量,而美术鉴赏课作为高中美术必修的模块之一,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在碰到阶段检测和运动会等活动时就只好让路,美术鉴赏课时明显不足。
二、培养高中生学习美术兴趣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在朝夕,作为基层美术教师,我认为只有从自我做起,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苦修内功,提高教师艺术素养
高中美术鉴赏不仅涉及到大量的美术史知识,而且涉及到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扩大知识面,大量阅读、吸收各领域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改进教法,激活美术课堂
美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只有结合自身特点,立足学科之本,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创设情境,营造鉴赏氛围。首先,利用自制范画、模型或收集的实物,调动学生参与。比如我在教湘版教材《从传统到现代》一课时,课前我把临摹的一幅216×152cm的油画《父亲》挂在教室。虽然学生以前在很多印刷品中看过这幅画,但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大且美的画,许多学生走在画前认真观察,津津乐道。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际,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父亲》的作者、创作年代,紧接着师生讨论作品的表现手法、社会意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的内涵。
其次,利用多媒体媒介的优势,摆脱课本中那些有限的图文资料,打造一种声画同步,图文并茂,融欣赏、讨论、创作为一体的文化情境,为学生开拓一个更广大的艺术鉴赏世界。
2.2注重实践,促使主动学习。从现阶段来看,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动脑、动眼、动口,更需要动手。将鉴赏与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例如:上湘版《各异的风土人情》一课时,在“赏、摸、议、创”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先教给学生几种简单的剪纸方法,接着每人发一张红纸,让学生以“囍”为主题进行创作,学生们剪出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囍”字,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直到下课了还意犹未尽。
2.3多元评价,体验成功之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教学的评价方式要改变过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或只强调对美术技法的评价,而忽略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的现象。美术教学评价应是多元的,不但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兼顾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用统一评价标准衡量每位学生的发展,尽可能采取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学的各个层面有感而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总之,高中美术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体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海.浅议高中美术教学的“低效课堂”[J].中国美术教育,2009(1)
[2]鲁粲.画得好·教得好——谈中小学美术教师“三能”意识的培养[J].中国美术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