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数学“导学案”的一点思考
作者: 陈红云摘 要:“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代替以往传统的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关键词:导学案; 概念; 特点; 设计要求;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86-001
最近一年来,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代替以往传统的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导学案”的设计特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紧扣教材进行设计,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求
“导学案”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一般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简洁、清晰、全面、准确、恰当,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即知识目标;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在“导学案”中,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学法指导通常有两种常见的形式: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4.注意“学教合一”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四、“导学案”的基本流程
“学习内容”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文本分析”包含了本节课的内容在前后的知识中所占的位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分别是什么,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课前准备;“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解决掉本节课或者本单元、本章学习当中最基础的知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建构本节课内容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这三个流程是学生课前的准备。
“自主练习”是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进行点对点的应用训练。自主练习应结合学习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题目,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十分钟”则是立足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外,还要适度地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学生十分钟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A类题:结合学习内容,提供一些综合性较小的题目,体现出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2)B类题:结合学习内容,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研究,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并且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中完成。
五、“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自行解决“学案”中的课前准备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主练习”和“学生十分钟”的A部分的练习,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堂有的放矢,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2.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随机抽批部分学生使用的导学案,以便及时了解学情和存在的问题,再次对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调整。
2.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针对学生提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并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也尽量让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结构体系也努力地让学生去构建。总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
2.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