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计算教学 彰显数学价值
作者: 鲍春燕摘 要: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计算教学中口算、笔算、估算是三足鼎立的亲兄弟。快速的口算、正确的笔算、良好的估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计算教学; 数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01-001
一、口算——计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如果口算出现错误,笔算和估算必然出错,因此口算的练习要持之以恒。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些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其口算能力不高是主要原因。因此,口算知识的教学至关重要,必须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可采取以下方式:A、弄清算理,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B、变换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C、掌握一定的口算技巧。D、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渗透口算练习,巩固训练效果。当然,口算训练不是简单的机械训练,必须注意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笔算——计算的中流砥柱
笔算,是算理与算法的激情派对,是学生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对计算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计算本身的理解,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认识,要分清它们的含义。二是对运算方法的理解。由于教材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编排这些内容时,大多采用归纳法,把认知建立在大量的直观感受上,这样虽然便于学生达到很快认知的目的,但对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是有一定影响的。如“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等,这些运算定律的灵活使用,可以使计算简便。但是,如果学生不理解其中的算理,那么就只能是“依葫芦画瓢”,缺乏自主运用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这节内容时,就尝试着让学生完成一个从“归纳”到“演绎”的认知全过程,建构知识体系。口算重速度,笔算重法则,运算法则就是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律(或方法),如加法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四则混合运算法则等等,是进行运算时非遵守不可的规则或方法。所以运算法则的掌握是学生准确、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的基础。
三、估算——后来者居上
估算是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估算,把计算教学与估算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教材中估算内容很丰富,无论是计算、应用题,还是几何,只要教师用心挖掘,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在各个环节,就可以随时进行估算训练,加深学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确式题答案的范围,减少错误,对提高学生的计算素质和训练良好的思维大有裨益。估算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很多情况下都要用到估算而不是精确计算,估算有时比精确计算更有用。估算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进行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多位数乘法,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小数四则计算,要看小数点的定位,如3.67×9.9,学生容易错成3.67×9.9=3.67×(9.9+0.1)=36.7,这时,引导学生先说说3.67×9.9的积有几位小数,再看末位7×9=63,则积的末位数一定是3,可见结果36.7是错误的。这样预先估算,一旦发现有明显错误,就可及时订正,为正确答案的获得提供了保证,从中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计算,是人的生活中天天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数学融入生活的最好例证,快速的口算能力,正确的笔算方法,良好的估算习惯,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