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理念渗透英语课堂

作者: 陈启勇

摘 要:现代教育制度下,中学生人文精神相对缺失,故尔对英语课堂教育进行了渗透人文精神的尝试,通过尝试呼吁社会、学校及家庭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精神; 生活化课堂; 生命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14-001

时光回溯到春秋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一种浸润于“生命意识”的人文主义思想:敬畏和关注生命,突出人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相较而言,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虽历经多次探索与改革,蓦然间却发现人文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被我们忽略了。教育应有两层含义:教书和育人。笔者认为在课堂上适时渗透一些相关的人文思想是必要而且重要的。青少年时期,孩子们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下渐渐形成,如不加以引导,灌输基本的人文知识与道德情感教育,那对他们的成长是相当危险的。这里,笔者就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路跟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在英语课堂渗透人文精神?

做一名导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大家都看过魔术,精彩的魔术是很吸引人的,如果我们教师也有点“魔”性的话,那么学生肯定会喜欢上我们的课。目前来看,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由于受社会及互联网影响,青少年学生标榜个性,追逐潮流,对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心生厌倦,甚至出现了非常消极的“读书无用论”。教师的课堂缺乏吸引力,也就失去了学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呢?我想首先我们要找准切入点:课堂导入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抓住学生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剂良方。笔者在观摩了数位名师的公开课后发现他们都在这个环节上颇费心思,既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导入得好,课的第一锤便敲中了学生的心灵。

不管是何种导入技巧,我们需要的是恰到好处的效果。所以对每一课的讲解,教师都需找准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形成自然有效的过度。学生会从这些课堂导入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感动,也自然会增强学习的热度。

做一名良师——营造生活化的课堂

《英语课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善于享受生活与教学的艺术家。一个懂得生活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懂得生活是美好的,培养出热爱生活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巩固学习。一名良师可以让自己的课堂生活化,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尝试。说到生活化的课堂,其实很简单,吃穿住行都是生活的基本要素,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课堂上与书本中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那么每堂课都会有很好的融合点和联系生活的例子。

生活是多元的,使课堂生活化需要教师细心发掘可开发的资源。所以,我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我们教师品位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位。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做一名哲师——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曾经在一所中学报廊看到一版耐人寻味的墙报,主题很简单:小故事,大道理。它通过一个小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让人感动之余深受启悟。其实哲理都是源自生活。小故事是生活的缩影,也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品德的最有力的载体。很多时候我们教师都是为上课而上课,一丝不苟地传授着书本知识。而书本上那一篇篇课文后面深层次的做人道理或者是藏匿其间内在的人文精神却被我们忽略了。教师不应仅停留在说教式地讲解书本知识,而应进一步挖掘那些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的人文底蕴和普世价值,让孩子们的心灵能触及正义和善良,能感知生活的哲理,处事的哲学,做人的道理。

每个人都可以有理想,理想可以伟大,可以渺小,但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心中有梦,总有一天可以飞翔。适时地用一些典型故事和生活实例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往往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立志高远,坚定地沿着一个方向朝前走。

做一名人师——“丰富学生生命潜能”

古语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意即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老师不容易遇到。师者,当以成为一名人师为奋斗目标,也势必要经过长期的锤炼。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只知“死读书,读死书”,填鸭式的将各科知识一股脑儿都吞进肚子,为的就是考分能得第一。殊不知应试教育埋没了多少孩子的创造性?也造就了多少因厌学而迷惘的“跨掉的一代”。他们看不到读书的乐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被动地寻求刺激,接受一些负面消极的文化,贻害了多少大好的青少年,尤其是来自特殊家庭的。我们教师不能再坐视不理,课堂是我们的阵地,没有战火硝烟,却有犀利的语言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感化他们,拨乱反正,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笔者曾经讲授过题为《奥黛丽·赫本》的一课,这是很好的解析生命的一节课。文章通过描述赫本的一生来启示我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赫本年轻的时候,倾力追求演艺事业,奠定了好莱坞一线女星的地位。其中还提到她的“赫本头”影响了一个时代。如果说她的一生就这样了,那充其量也就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事业成功的女演员。更重要的是,在她身患疾病的晚年,还一直在为慈善事业努力,关心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因此获得了美国至高无上的“自由勋章”。她一直在坚持,直到她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所有心中有爱的人都会以赫本为榜样,为社会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我鼓励学生要多关爱他人,因为懂得爱才能播撒爱。虽然学生们还没成熟到那个境界,但我相信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或多或少会记着这一节课的。当有一天他们真正成熟的时候,这些知识就会化为力量和行动。

教育是一种智慧,一种探索,一种创新,一种突破。蒙牛集团前总裁牛根生有句名言: 一个人,有德有才是精品,他会重用;有德无才是半成品,他就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坚决不用。我想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也正体现在这里吧。我们为人师者,若能先让学生的品德优秀起来,再让他们的学识渊博起来,那么他们的成就就绝不会是一丁点,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必将是巨大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