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引领课堂 创新英语教学

作者: 周丽娜

摘 要:人类社会的历史正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可是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发现越来越难听到学生提出问题的的声音了。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乃是教师赖以推动教学进程,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提问常停留在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帮助学生发展理解力,发展创新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23-001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方式。这样,整堂课上,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思维被束缚在教师的思维上,满足于在课文中寻找“专家”答案。对文章的理解容易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将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的能力,更谈不上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怎样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呢?

一、重塑师生关系,把“问题”还给学生

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分析、批判、质疑、自觉的学习者,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者不仅仅是提出一个研究的方向,而且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新知识的创造。而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观念,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学生有权质疑与批评,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点燃“问题”的火焰呢?

1.努力创造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主动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时不会感到尴尬或孤立。在一种宽松、平等、自由交流的愉悦氛围中,学生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思维活跃,敢于提问。

2.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善待学生的提问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向学生提出一些非确定性的问题。如:What makes a person a scientist? If you were an inventor,what would you like to invent most? Why?

What could be done in your hometown to make the street safer and better for disabled people?

善待学生的提问,指的是对学生的提问持一种诚恳的态度。过去有些老师对待学生的提问,表现为拒绝、讽刺、挖苦或者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变得逆来顺受,即使有疑问或异议,也是噤若寒蝉。进入网络时代,知识每天都在飞速的增长和更新,教师不会也不可能是“无所不知”,所以对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固定的知识,而是具有不断求知的开放心态。抑制学生提问的兴趣,会扭曲学生求知的心理,摧残学生个性的正常发展。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答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做教师的责任。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设问,开启学生的创新之窗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是当今任何一个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向。钟启泉教授认为,我们所倡导的创造性教育决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小发明小创造教育”。它应当立足于下述基本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有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学生拥有的“创新体验”可以通过学习、锻炼发展起来,学校时时刻刻的教学都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建立在以上基本理念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而提出问题往往是创新成果的起点和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策略:

1.在学习和解答了内容问题(指知识与基础性技能的问题)之后,教师有必要以单元为背景,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他们合作、探究,查找资料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解决的问题,即单元问题。比如:在学习SB2B,Unitll, Scientific achievements之后,教师给学生提出:Do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make us live better or worse?又如:How can w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UnitlO,SBI)通过创设某些情境,刺激学生主动探究,并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种只包括解决问题的方向,或只包括解决问题线索的课题,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二年级英语第17单元之前,请学生分组进行如下活动:采访身边的一位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并写一份调查报告: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资料,了解残疾人的分类,中国目前残疾人的数目及残疾人奥运会的有关知识。设计一份残疾人知识竞赛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和语言技能。

三、引导、启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何处理和解决学生提出的及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创设某些情境,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探索,为他们提供有限信息,让学生据此对某个问题作出某种猜测、预测或想象。

2.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怎样看待科技的进步或网络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的利弊。

3.指导学生运用类比法,如在学习Autralia课文时,指导学生把澳大利亚的动植物、气候、风俗习惯等与世界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相比较,让他们从别的不同性质的事物中得到启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4.激发学生充分利用因特网及图书馆资源,同学之间分工合作,学会查找资料,探索问题解决方法。

总之,问题是通向理解文章的桥梁,是开启创新之窗的钥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作用,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