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研究

作者: 李鹏

摘 要: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渐严重,由于家庭原因给这些孩子造成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留守儿童; 自卑; 孤僻; 自私; 学校教育; 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17-001

近年来,我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逐渐成为农村突出的社会问题,同时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要么生活在单亲抚养的“类单亲家庭”里,要么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人。这些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对他们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注,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思想、道德、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呵护,留守儿童中的多数人已产生出了一些不良心理,并且这些不健康心理与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程度成正比关系。

一、留守儿童的特点

1.自卑和孤僻

由于监护人对孩子的感情难以代替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极易产生自卑和孤僻的心理。

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有55.6%的留守学生具有这种不良心理。他们在行为上常表现为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是与教师交往也显得生疏,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态度;很少和同学一起玩耍、游戏。

2.自私

在留守儿童中狭隘自私心理十分普遍。在研究中,发现为数不少的留守学生都表现出眼界狭小、心胸狭窄,注重自身利益,对个人得失,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得失都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具有这种不良心理学生在言行上往往表现为凡事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我却不为人,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光其火,轻者唇枪舌剑,重者拳脚相加。

3.早恋

早恋心理和行为多年以来都是青少年具有的问题之一。从年龄上看,多数中学生都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超前和明辨是非能力的滞后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促使了他们对早恋的尝试。但在对留守儿童的早恋问题进行研究时却发现,留守儿童早恋心理的产生并非像其他学生一样单纯,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在用早恋来体味家庭温暖,弥补亲情缺失,以取得心理上的某种平衡。

4.逆反

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儿童身上却表现得更加突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与其他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学生一样,也有许多成长需要,诸如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等。但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他们这些需要的实现与其他学生相比,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进而使他们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当他们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他们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逆反。

5.厌学

厌学心理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也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缺乏上进心,经常迟到、缺席甚至旷课,即便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或与教师作对,扰乱课堂纪律。

当然,以上这些不良心理也绝非留守学生独有,但可以肯定地说,留守儿童持有这些不良心理的人数比例更大。面对留守儿童的这此特点,如何正确地教育他们,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和社会的管理者都有很多的文章可做。

二、学校教育

1.尊重与关爱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能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留守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迫切需要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损。因此,教师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2.正确评价树立信心

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其内心世界的自我评价的意识迅速增强,独立意识强烈,这种现象本身是一种进步,应给予肯定。因此,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我,从内心深处知晓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从而有效地扬长避短,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3.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要充分改变留守学生孤僻、压抑、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状态,教师还应当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要想法让他们与同学们交朋友、做知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同学的友情。其次,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留守学生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留守儿童,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能力弱的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为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增强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亲和感。

三、社会管理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要大力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添置桌椅、青少年读物、运动器材,方便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班主任之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