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作者: 沈丽燕摘 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分层教学; 新课标;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33-002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对A、B、C三组的同学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将那些必须掌握的内容定为A组学生的目标要求,也是全班的共同要求,对B,C组适当提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通过例3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给值求值类的题目要对已知条件合适地化简,恰当地拆角配角,最后达到求解的目的。
二、课堂提问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
例如教学对数函数时,由于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比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引导后,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一般性质(定义域、值域、与x轴的焦点、单调性)可让A组的同学回答;而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则让B组或C组回答。将基础问题与拓宽问题的搭配,普通性与针对性结合,让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问题,尤其是提高了A组同学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不断奋发的进取心。
三、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练习、作业是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检验。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提高整体水平。
下面是函数奇偶性一节的各组练习:
A组: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四、评价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感为前提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五、辅导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助人助己的快乐。
虽然我每天都到班级辅导,但毕竟精力有限,加之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上课,这就使有些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找老师请教,影响了学习效果。怎么办呢?通过冥思苦想,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学校不是有“青蓝工程”吗,我能不能在A组与C组的同学间也搞一个“青蓝工程”?说干就干,我要求所有A组学生每人在C组找一个小老师,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师徒结对合同。在签合同的同时,还制定了一些奖励方案,如果辅导效果好,班级给予奖励,还颁发荣誉证书。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有效的资源,既提高了A组学生的成绩,也促进了C组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贯勋.如何落实新课标课改理念,高中数学教与学,2007.7
[2]艾金华.谈谈在课堂上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几点体会
[3]付朝丽.新课程标准下加强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33,133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