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风车”教学设计
作者: 吕伏兵摘 要:学生对动画与生俱来就非常喜爱,但对如何制作出活灵活现的动画还有一种新鲜向往的感觉。作者通过“旋转的风车”一课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动画制作; 自主探索能力; 协作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38-002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新课,Flash的第六课时,也是Flash课时中较难的一个课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动画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并认识了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界面和基本操作。本节课要积极调动起学生对制作动画的热爱,从先前学生已初步掌握的知识点出发,以一幅“绿色家园”的Flash影片展示引入片头动画提问,其实就是风车旋转的一个效果,和上一节简单的移动动画相比,多个旋转的风车在视觉上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基于软件教学的设计中,课堂的模式基本是以讲练结合的较多,技巧性很强的课堂除了简单类的可用任务驱动法外,还是应该以教师讲授比较恰当,时间能把握得准些,当然中间穿插适当的学生思考、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形式。
二、教材分析
1.《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把Flash列为8个课时完成,动画基础知识和认识Flash软件在前5课时完成,穿插简单的移动动画,为复杂的移动动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本节内容中教材处理为场景中制作旋转的风车,笔者认为,如果将旋转的风车制作成影片剪辑,效果可能更好些,有利于学生对元件的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中讲解是将旋转的风车作为影片剪辑的。在教材操作部分忽略了一个细节,元件“叶片”的中心点必须调整到转轴的中心,否则会出现叶片旋转幅度太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这堂课主要构成的知识点是元件的设置,使用及渐变色的效果设置,图层的建立,最终达到一个旋转的风车——绿色家园背景下多个旋转的风车这样一个效果,相对于Flash教学的整个模块来讲,是一个提升,也是一个知识的难点,但它对学生以后自学Flash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因为元件本身就是动画中最基本的元素。
三、学情分析
1.这是初二上学期的知识点,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操作,实际的操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初步把所教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角度。Flash教学已经完成了五个课时的内容,学生对于运动的原理已经较为清晰,缺少的是实践经验的渗透。本节课涉及的元件的知识点是以后动画的基础,但必须与前面内容相联系,要掌握此内容并不困难。
2.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陌生、抽象,所以教师讲授成了学生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也会有部分学生会采用自学、摸索式学习,书上给出了“元件”的概念,也有具体的操作步骤,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能熟悉操作应用Flash的工具栏、菜单栏;②理解元件的概念,元件的建立及调用,元件中心的调整;③能在元件界面上熟练操作椭圆工具、自由转换工具;④线性渐变色的设置;⑤动作动画的创建;⑥能在时间轴上熟练插入、删除、复制、粘贴帧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制作“旋转的风车”影片剪辑,了解元件的概念与作用,为以后运用元件创作动画奠定了基础;②对比上节“移动的太阳”和“旋转的风车”,分析这两个移动动画制作的区别,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②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
五、重点、难点
本节课在Flash的学习中属于难点,其中元件的概念及建立、调用属于重点,难点则在于元件中心点的调整和元件之间的关系,移动动画的属性设置,关于复制、粘贴帧则是可由学生自主实践的操作,但在学案设计中应有操作步骤进行指导。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堂课在课型来说属于技能操作课,所以讲授课为主,中间穿插适当的任务小驱动,讨论法、实践法。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能对前几课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熟练掌握,能有一种探究的学前准备思想。
2.教师准备:精心地选材、备课,课堂意外情况的考虑,机房的整理等等。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学生机房环境优雅、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FlashMX的安装。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敲门砖,从学习上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最基础的太阳的运动的专注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看着挺有兴趣,可由于做出来是简单的从左到右的运动,所以学生的几个层次之间的关注点相差就比较大,依据课本的内容和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只能以最简单的运动来延伸以后他们想要完成的高难度动作。
教师活动:这堂课我就以一个“绿色家园”的Flash短片作为开头引入情景描述(前几节课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移动的小球、蘑菇房子、移动的太阳等作品,了解了移动动画的基本运动原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更精彩的效果作品,这段影片描述的是我们久违的田园生活,有绿绿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好玩的风车,我想大家也非常向往。放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到美丽的田野,去感受这份大自然的恩赐。大家注意观察片头的风车,由远而近,由小而大,给我们视觉上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个新旧知识点的结合,来完成这种效果。)
学生活动:欣赏“绿色家园”的Flash动画,产生好奇心,萌发学习和创作的强烈欲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优秀flash作品,以环境为主题创设特定的情境,感受flash丰富的视觉效果,激发他们学习、操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活动:以了解班级演讲、朗诵及唱歌的佼佼者入手,渐渐地让学生能够对元件的概念有个对比的对象(在上新内容之前,我想了解一下我们班唱歌谁最拿手,那朗诵、那英语演讲呢?(注:这些项目,我都已经课前做了调查。)这几个同学是咱班的参加几项活动的首选人员,把我们的课余生活搞得丰富多彩。但我想在座的各位也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和特长,将自我的才华展示在需要你的舞台上。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关键词“元件”和有才华的同学一样,在Flash这“舞台”上,它就是一个“基本演员”,“哪里需要哪里搬”。我们来一步步地迈进这套“演出班子”,看看到底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平时比较突出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答这些有特长的同学,主要是想和下边的比喻形成一个对应,使学生能更好理解元件的概念,课本上有关元件的解释本身也是比较的抽象,这样的比喻更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
2.课堂的演示操作及教师的主导(正课)
教师活动:因课本是将风车放在场景中制作,不利于学生理解元件的概念和调用元件,所以我在课堂中处理为在场景中创建影片剪辑的新元件,并分层放入杆和叶片,注意叶片要设置为线性渐变色(课本中有渐变色的概念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叶片必须转换成图形元件,并将叶片的中心点调整到转轴的位置,使叶片围绕转轴旋转,同时要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习惯(如元件的名称、类型的选择、元件编辑界面的熟练使用以及和场景界面的不同点等)。
学生活动:通过凌波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观看教师演示示范操作,然后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这里先让教师示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性,不会在自我操作的过程中迷失方向,从而使课堂的时间难以把握,中间只需点拨一些重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38,39原版全文
教师活动:示范回到场景的操作,提问为什么没有任何动静?
学生活动:思考。
教师活动:结合前面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提示:将“演员”请到“舞台”上,打开库面板,将“风车”的影片剪辑拖到场景中,形象直观地完成了请“演员”到“舞台”的过程,然后将作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同时通过凌波多媒体教学网的文件分发功能发送学案,指导他们的操作。
学生活动:明确自己的活动任务,2-4人分成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完成元件的操作,掌握调用方法,相互合作完成“风车”元件中叶片颜色的线性设置、单叶片的旋转放置、关键帧的插入。
设计意图:风车杆和转轴的属性设置都不是很难,在前面“移动的太阳”中提到属性设置,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完成操作。而渐变色的设置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我没有做具体的讲解,而是让他们根据课本,或者是自己思考进行操作。让学生先自己动手更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动手能力,就算出错,也是一个自己摸索的过程,让他们发现错误不乏是一件好事。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单独完成动画补间的设置,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操作水平差异很大,分小组有利于集思广益,完成作品。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制作完成后,发现风车没有旋转,知道自己错了,小组讨论之后找到原因,发现是移动补间设置的时候没有设置旋转,又重新设置了旋转次数,通过自己的摸索,他们重新认识了补间属性,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将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点评学生的作品时候一一指出,如元件的调用,这里要提到的是元件的一个特性是能重复的调用,而且修改方便,还有再次提及元件的补间效果,让他们巩固记忆。
学生活动:在教师点评和操作重难点的时候进行自己作品的再修改。
设计意图:此时的作品点评是属于中间阶段的一系列小评价,这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一来可以巩固刚才学生自学的操作,二来能让部分有相同失误操作而教师没有关注到的学生引起注意。
提高阶段
教师活动:提问:上课开始时播放的“绿色家园”短片,有美丽的背景图,有很多个风车在旋转,我们制作的风车却很单调,我们能不能让效果更好呢?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问,结合上一节“移动的太阳”,进行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这时候的意图主要想让学生能联系旧知识,了解多层动画的概念以及层放置的顺序,如果教师不强调要分层放置背景,可能大多数同学的思路还停留在刚才的操作上,出现暂时的思维定势,但还是要让学生先尝试,这样才有对比,强调分层的重要性,多个风车旋转的效果也就是多次调用元件,更加突显元件可以重复使用的优越性。
3.展示作品及评价和总结
教师活动: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发表一些自己对于他人和自我的看法,最后将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将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再次进行回顾讲解。最后播放学生优秀作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活动:自评和他评,认真听取教师的作品点评,总结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
九、知识结构
十、作业设计
从网上搜索图片或资料,运用课堂内容,制作移动动画短片,内容健康,主题不限。
[问题研讨]
1.因课本中采用的是Flash8版本,而我们机房安装的是flashMX,书本上有的知识点和版本有出入,所以我们得因地制宜,让学生很好地适应,不知其他学校的情况如何?
2.动作补间在几个版本中的名词都不一样,在MX中是移动补间,在8.0中是动画补间,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从而对操作有影响。
3.在课本中,将风车在场景中制作,我认为这样处理不利于后面的风车元件调用,在我授课时,我处理为制作风车元件,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元件和后面的形变学习,不知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4.是否在作业上需要局限学生?我们老师往往在事后给我们的学生布置作业,以老师给的图片或是主题来做。其实像Flash动画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创意,我们的学生身上有巨大的创造力。如果学生们能结合老师当堂教授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Flash,不是更能发挥学生们的潜力吗?
参考文献:
[1]陶增乐.多媒体技术应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7
[2]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指导,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有关flash知识点的网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38,39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