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法形式多 活化课堂乐趣多
作者: 王美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关键词:活用教法; 活化课堂; 口语交际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65-001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赋予小学语文学科的神圣使命。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乐说
1.通过学生观察创设情境
教学中,要让学生先看,再想,然后说。
1.1情景渲染。可以通过教学硬件创设情境,如《我们来讨论》中,将四幅图的内容用课件演示给孩子们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体会到图中同学做法的危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上面图中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就水到渠成了。
1.2身临其境。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2.结合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尤为重要。教师用精彩的语言描述情境,激发学生想象,能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3.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表演愿望。让孩子们参与故事的表演,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角色,便于他们直接进行换位思考,模拟在具体事件中该怎么做,怎么说。
二、听说结合,双向互动——敢说
1.树立平等意识,师生互动
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即使是平时口语流畅的学生,也可能会因环境、气氛的因素而影响表达的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紧张的师生关系,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独特个性,生生互动
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说他们自己所想说。一是分组交流。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方式。法国作家莫阿罗有这样一句名言:“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在二人小组或多人小组的学习中,学生较少受到训练要求的束缚,在无拘无束的交谈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因课择法,渗透训练——要说
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因此口语交际的训练不要局限于口语交际课堂上,而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各个环节中相互渗透、相机进行。如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评价等。在阅读教学、古诗教学、识字教学中都可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提高对口语交际训练的认识,使口语交际和其他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1.在质疑释疑中加强口语训练
质疑、释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释疑的环节,就是通过相互讨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提高能力。这一环节中,既有师生双向的信息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立体交流,教师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训练
开放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有充分的展示个性的时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读书、答问常常主动要求发表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被评议的同学有的虚心接受,有的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评议是训练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仅要积极思考判断,提出不同看法和补充意见,同时还要特别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而这一点,往往是很多同学容易忽视的。在评议中,学生相互交流,敢于争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培养了口语交际的信心。
四、贴近生活,选择话题——多说
课堂只是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一个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只是口语交际最基本的知识。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又离不开生活。生活为学生提供很多的口语交际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也可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并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再现生活中某一件事或某一现象
每次教学时再现一种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相关口语交际活动。如再现公交车上乘客之间发生矛盾,开展“劝解矛盾”的口语交际活动;根据某一现象进行辩论等。
2.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六一庆祝活动、广播操比赛等。往往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有意义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时学生都有话可说,想“一吐为快”,教师再提醒学生注意条理清楚、用词恰当、语言流畅,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3.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
教师可以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宝莲灯》这部电影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语文课中学过《沉香救母》。学生观看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精彩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又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的说话点,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及时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快速提高。
在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口语交际”这种新的课程形态应运而生出现在我们小语教学领域中。口语交际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利用好多种资源,多找捷径,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在生活的体验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