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心育课堂的优化

作者: 陈建红

摘 要:心育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良好心育环境课堂,它由课堂提问、课堂氛围、课堂语言、课堂评价等组成。

关键词:心育课堂;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73-001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

1.调整紧张心理

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出心理很紧张,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同学性格内向,担心说错了引起同学们的讥笑;二是可能因某种原因导致思维受阻,心中紧张;三是可能成绩比较差,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向或不能完全领会。针对以上不同的情况,老师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第一类同学,就应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用鼓励的语气对他提问,增强他的勇气,在答完后总结时,要用非常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其自信心;对于第二类情况的同学,在提问时就要把问题分成几问,由浅入深地引导他回答;对于第三类成绩较差者,就提一些基础的、相对简单的问题,答对后一定在总结时加上表扬的话,增强其自信心。

2.引导好胜心理

好胜心理强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激进导致争强好胜,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求答,导致答案欠妥当。针对这些同学,在教学中最好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思维比较周密的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欠妥当,或思维卡住时,教师既不能附和其心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指责和挖苦,应恰当指出由于思考问题片面或粗心而引出的错误。

3.激发求进心理

智商较高,思维敏捷,并且容易发现问题的好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求进心理。我们应提一些思维逻辑比较周密的问题,或提一些能引出新知识的规律的问题,或可以从不同角度思维均可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总结,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变换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探讨一个问题的不同的思路。

二、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基本保证。

1.对待学生有爱心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情感的体现,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以爱去贴近学生,以爱去培养爱心,使他们在充满爱的课堂里学习、锻炼。

2.组织教学要精心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课程的教法和手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精心组织,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3.游戏教学要童心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兴趣,启发心智,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一个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主地参与锻炼。

三、课堂语言

巧妙运用趣味性语言可以放松学生的紧张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缓解人际关系,摆脱尴尬难堪的困境,减轻焦虑,冰释误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1.讲述性语言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它在给学生愉快欢悦的同时,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2.问答性语言

教师应因势利导,用积极、健康、富有激励性的口语启迪学生的心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课堂上巧设问题,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一次看似随意语言对话中,教师信步走到学生们中间和同学们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

3.情感性语言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老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教师用深情的语言、饱满的感情可以激发着学生的情感。激荡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爱想、敢想、敢说的特点得以充分调动,激发其情感。

4.激励性语言

教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这些有声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成为一件充满快乐、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学习兴趣得到升华。

四、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活动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帮助他们奋发上进,纠正错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金子,让每颗金子都能闪光。

1.关注过程

课堂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做到尽可能公正和客观。

2.关注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评价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提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在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思维得到了拓展,也学会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和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学会了如何评价和欣赏别人,以建立同学间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3.关注时效

教师评价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能只是在口头上判断“对”或“错”,“好”或“不好”,而应该给一个更全面的评述。认知方面:指出学生的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在哪些方面有欠缺和偏差,哪些方面不到位,该怎么纠正怎样深入;同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指出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端正每位同学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把学习放在首位,知道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人美德。

4.关注团队

新课程提倡的新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学习的评价是课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时不能单纯从这个小组中的学生的观点上进行评价,还应该把一个小组当作一个完整的个体,对于小组中的成员在小组学习和讨论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协调性以及该小组的整体表现给一个合理的评述,以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彼此之间的交流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美好精神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