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作者: 郑强

摘 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师传生受范式,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就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建、教学过程中整体观的树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模式; 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76-001

小学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开端,是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较好地体现出来,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纸上谈兵。

众所周知,以往的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形式,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通过讲解,举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这是一种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现在,在许多教学过程中,一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之生怕学生弄不懂,听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进行琐细的分析、讲解,但过多的纯理论的分析、讲解,抢占了学生创新的时机,抹杀了学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创新失去了展现和培育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为学生真正地在探究、发现和创新中构建知识,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在积极参与中逐步认识自我,培养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探索、创新”和“数学教学是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为基本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选择和使用合理的课程材料、恰当的教学工具、先进的教学技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思维来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杨福家讲授说得好:“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仅仅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李政道讲授说:“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问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而且必须要具有的是问题意识。根据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课题,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料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既有理念又有模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起源、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它让“三维目标”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成为既能提高成绩,又能培养创新意识的“生长点”,并使我国基础教学中许多好传统与新理念能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二、树立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任务的实现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应当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便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对学生整体影响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每一节课、每一个课堂活动会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即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某一方面,但事实上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比如,一节只是教师枯燥、单调讲解的数学课,对学生学习毫无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关注的可能更多的是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把握,事实上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厌倦、无味的感觉。这样也可以看做是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影响。学生学了几年、十几年的数学课,对数学在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方面有什么价值一无所知,对教学内容毫无爱好,这样的数学能说是成功的吗?

三、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纲要》中指出,要改变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标准》中也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拟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实现促进教学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从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课堂教育,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形式,结构也随之变化。

作为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基于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孕育产生。它对数学的研究,数学的课程设置,数学的教学设计以及数学的评价方法影响尤为大,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数学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携手共进,相互作用,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只有根本改变传统的师传生受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改精神,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