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下服务型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作者: 胡世和

摘 要:本文是在研究央馆重点课题“区域互动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均衡发展行动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服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主要表述的是在网络环境下探索出的一些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 服务型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9(2011)4-080-001

当下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网络的教育作用,坚持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教师应为了学生学习和发展创设一个重视个别差异和个人素质发展的网络学习的环境。下面就是我的收获,以供大家来分享。

一、提供资源,引领自主探究法

以前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在教师不断出示的教学内容跟着老师教学学习,学生缺少了一定的自主性,学习也缺少了一定的探究。为此,在网络环境下,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或提供一些学习资源网站,引导学生在因特网(Internet)或提供的资源网站里开展学习、自由地遨游、自由的探索,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取的大量信息。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五年级的《认识分数》这一节课中,学生就在教师提供的学习网站中,开展了自主的探索学习,学生通过查阅了分数的由来,理解了1/2、3/4等分数表示的意义,而且对分数学习后的一些运用也有一个“心中有数”等等。通过这样的一堂课学习,学生获得了较大知识量,弥补了教学内容匮乏的状态,同时也极大地引领学生自学、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共同参与感悟法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世界变化的太快,信息的流量太大,学生只有通过网络快速地获取。但也由于信息量的偏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某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模糊和不清,而小组的合作学习、共同感悟则可以改变这样的一个状态。例如学生在《认识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单位1”理解不够透彻,这就可以开展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学习,学生在学习互动空间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班级的QQ群进行互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也有利于学生同一思维层次上的自主建构。这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指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及时展示让学生们共同来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达成学习目标,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自我实践,倡导自由创造法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个体解决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也一样,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应纯粹地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题例步骤,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软件中出示了一个角,让学生利用软件中的量角器量角,学生当中出现了不同种方法,量出的角的度数都是30°,按照以前的量角要求,有的方法不科学,是操作不规范的范畴,但为了保留学生最初的创造,我在教学时没有马上对学生的方法教学评判,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都放到交流平台上,让全体同学来选择或实践,最后让学生推优选举,根据点击率的高低,确定了正确的方法,达到教学要求,这样能激励学生学习,这正是教学的服务者激励和倡导学生们自由产生创造的设想。

四、评价激励,推进人机交互法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交互的对象发生变化,原来的课堂学习交互的对象是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而现在更多的是人机交互。为此,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不断得到激励,我们教学设计的网络要有不断地激励环节,这样才能做到为学生的不断学习而服务。例如学生在学习《射线、直线、角的认识》这一章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射线的特点,点击有关选项,学习软件就能及时给予评价和激励的语言,这其中也包含一些对学生错误答案的提示,如:

射线有()端点;

①没有 ②有一个 ③有两个

射线可以测量它的长度吗?

①可以 ②不可以 ③不知道

第一题学生选择②时,马上会弹出一个对话框“你观察真仔细!”;当学生第二题选择②时,弹出的对话框是“想想看,你能测出手电筒射出的光线的长度吗?”。有了这样的人机交互学生的学习激情就能得到及时巩固,同时也能显示出人机交互的快捷,促进了学习效益的提高。

五、取长补短,实现按需而设法

“按需而设”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设定的学习环节,这种要求在常规的课堂学习中很难得到实施,而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自主式学习状态可以得到开展,并且学生开展这样的学习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取舍。例如高年级学期期末,教师根据一学期的知识点创建了一个自主复习的网页,教师提供了相关的复习内容和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程感到比较困难或不太明白的地方进行反复学习练习及揣摩,以此达到利用有效地学习时间来完成有针对性的学习,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学习。比如某学生对小数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不够熟练,这时该学生可以根据网页中提供的解设或题型进行“取长补短”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真正做到了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需要而开展的,真正做到了按需而设了。

六、查漏补缺,达成全面提升法

在网络环境下的某些教学法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但有时在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得过大,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情况下,在设计网络学习的平台下,特设了一块学习检测的板块,学生可以在自我检测之后得到一个反馈,从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到自己哪里学习出现了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开展查漏补缺式的补习,通过这样的学习补缺,真正做到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其中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是看哪种方法在什么时候比较适合的问题。这些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创造而提供了有效地教育服务。同时这些方法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