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 孙海娟

摘 要:幼儿一般是指三至六七岁的儿童,在这个时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的身心均有显著的发育和成长,学习速度比其他时期更为迅速,可塑性与模仿性也比较强。幼儿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俗语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也说明幼儿时期在个体一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 表达能力;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9(2011)4-105-001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使幼儿充分实现“敢说、爱说、能说”。

一、在幼儿期培养表达能力的优势

研究证明,尽管先天遗传对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后天科学而系统的训练。在幼儿时期对幼儿就开始进行较正规而专门的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入学后再开始训练有更多的好处。因为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和模仿性比较强,训练结果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太早了,等到孩子上小学后再进行训练也不晚。这些家长主要是不了解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关系,才产生了上述误解。其实,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有着很多优势。

首先,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与小学一二年级的幼儿智力发展水平差距不大,因此,一般一二年级幼儿能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幼儿园大班,甚至中班的幼儿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幼儿园的幼儿没有固定的学习任务,家长可以根据最理想的、最适合幼儿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训练,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尽可能地体现。由于学习方式轻松活泼,幼儿反而很喜欢对他们来说稍有困难的内容。而进入小学,随着生活的刻板性与紧张性增加,加上较重的学习任务,学习心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此时要想系统地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就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加上小学里过重的作业量,因此,几乎造成了这样一种趋势,就是入学前语言能力好的,入学后也不错,而差的,入学后就难赶上了。

第三,入学后和入学前语言学习对孩子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入学前,幼儿学习语言是额外的要求,学不好关系也不大,因为家长会认为,入学后还可以赶上,因此幼儿学习时心理就不紧张,他们会把学习当成一种“冒险”,每每跃跃欲试。而小学生则不一样,学习成了他们必须的任务,学好了是应该的,学不好就要受到各种“惩罚”。所以,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是一项持久且需要多方面进行的工作,要在日常生活中抓紧各种有利时机进行即兴训练。

1.尽一切可能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模仿、多交谈

语言发展与人的各种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是必需的。据有关调查发现,全托的幼儿比半托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得多,原因就是全托的幼儿与成人的接触面少,晚上早早就入睡,没有机会看电视、听收音机等,接触语言与交谈的机会都很少,因而阻碍了幼儿语言的发展,所以幼儿园要尽一切可能让幼儿多看、多听、多交谈,家长也要经常和孩子接触,与他们交流,即使听不懂,也要引导孩子多说话。

2.为幼儿提供模仿学习的条件

幼儿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掌握口头语言的。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可效仿的榜样,因为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一开始就受到教师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达到此目的,幼儿园教师在平时说话时就要注意发音要正确、用词要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等。

3.复述故事训练

听故事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教师要经常给幼儿讲故事,但幼儿只记住故事的情节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有条理地复述出来,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在复述故事时,教师最好不要求幼儿用原话,而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内容。同时,教师可结合故事提问,使幼儿有更多的交谈机会。如果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较好,可让幼儿听完一个故事后,让他们模仿情节编故事。另外,教师可以试探着给幼儿提供一些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他们自编完整的故事。

4.事件扩散训练

教师要经常和幼儿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扩散性的交谈,把话题向各方面引申。例如,在幼儿园里看到一件事情,教师要鼓励幼儿评价其性质,描述其过程、发生的原因和后果等等,引导幼儿进入语言环境,这样就会不知不觉地把幼儿的表达能力发展起来。

5.灵活提问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接触到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情,随时向他们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以前在哪里见过?”并且从一事物引到另外的事物上。例如,看到苹果,除了让幼儿回答有关苹果的问题外,还可以引申出去:“说说看,你还知道有哪些水果?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啊?”

6.边干边说训练

当幼儿在进行某项活动时,教师可要求他们一边进行,一边把想法和进展的结果叙述出来。例如,幼儿在搭积木时,教师可让幼儿说出想搭什么、每块积木为什么要这样放、搭好后怎么样等。这样不仅能训练幼儿语言的自我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幼儿的语言成为他们行为的指导。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件难度较大、较费力气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达到训练效果。但是,教师和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应付了事,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情,合理安排训练力度,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总之,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要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杰.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

[2]窦锦莲.恰当应用信息技术 优化幼儿语言教学[J].成功(教育),2010/09

[3]郭咏梅.幼儿语言交流的价值、现状及其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