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考核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 史旭峰

摘 要: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也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就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能力,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计算机的技能训练和不断改革考试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对于计算机学科的专业技术课程,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已不再适用,必须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考核;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21-001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也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职业教育要充分结合职业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自主创业意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实践获得实际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已为人们广泛使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也愈来愈重视两个能力的培养,即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能力,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计算机的技能训练和不断改革考试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对于计算机学科的专业技术课程,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已不再适用,必须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1.忽视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考试一般都采用理论为主的考试形式,而且是“一卷定乾坤”。这种考核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也不利于发挥他们的长处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障碍。

2.考试命题被简单地标准化

标准化考试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由于教师命题时并不能完全依照标准化考试的要求,只流于题型的标准化,使得命题只限于知识的检验,而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考试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般为:理论笔试、综合考试、上机考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大多已习惯于理论中的闭卷笔试,而对于开卷笔试、半开卷半闭卷、口试、操作考试、大作业演示考试等考试形式采用较少,即使采用了,又不注意和其它方式的结合,不能做到扬长避短、全面考核,导致学生学习单调,未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中考核方式改革

1.明确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理解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内涵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技能是操作技术,它以行动方式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什么事情都不做的人,他的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同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可能取得的成就。

计算机应用能力应从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对计算机知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计算机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来衡量。

2.加强上机效果,培养学生兴趣

能力的发展与兴趣和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对某种活动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常常标志着与该种活动有关的能力的发展水平。人对于某种活动的爱好往往是与从事该种活动的能力一起发展起来的,爱好吸引人们去从事活动,活动又促进能力的发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采取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往往有一时的兴趣,但不易持久。针对这种情况,注意在学生上机时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型和内容出练习题。难易搭配,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边上机边讨论,使学生通过上机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3.考核以成果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

“成果”包括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两方面。专业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师交给的课业和其他任务时,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要求教师对每次课业和每次课内外活动都要给出明确的等级评判标准,并且要求标准内容十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课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运算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的能力。无论哪方面成果,都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都是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的内容除知识点外,还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全方位的考察。

4.实施实践技能考核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不同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主要有:①笔试与上机结合形式考核。对有的课程采用五五分制。一部分采用笔试,一部分采用上机考试,有点像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②作品评价方式考核。③大作业形式考核。

总而言之,考试是检查学习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不能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在改革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改革,才能使高职教育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