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易发疾病与解决方法
作者: 宋军辉摘 要: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将直接影响着仔猪的生长发育,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仔猪腹泻、水肿、发育迟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关键词:断奶仔猪;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80-001
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将直接影响着仔猪的生长发育,管理不当仔猪极易发生腹泻、水肿、发育迟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1.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20日龄~70日龄是仔猪消化道发育最快的阶段。仔猪在出生后的前几周,胃酸分泌较少,待60日龄后才会逐渐完整分泌功能,因此影响了断奶仔猪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仔猪哺乳时,母乳中的乳酸使胃内酸度较高,而断奶后胃内的酸度明显降低,因此消化道内酶的分泌量也随着消化道的发育及食物的进入而发生变化,其中碳水化合物酶、脂肪酶、蛋白酶也逐渐上升。哺乳仔猪消化道中的乳酸菌,可抑制毒素的产生,减轻对胃肠中营养物质的破坏,对胃肠黏膜加强保护作用,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道紊乱和腹泻。而断奶后因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素逐渐减少,大肠杆菌逐渐增多,微生物受到破坏,导致疾病发生。仔猪出生后从母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随着日龄的增加,浓度也逐渐降低,此期间仔猪自身的主动免疫功能并不完善,仔猪也容易发生疾病。
2.仔猪断奶后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适应过程,由于断奶造成子猪产生应激反应,在断奶后的数日内食欲减退,采食量不足,使仔猪消瘦,体重减轻,增重缓慢,需经7天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渐好转,这期间仔猪因断奶常会发生腹泻、食欲减退、排黄绿色稀粪,尾部震颤、耳朵发绀但体温基本正常,常因全身脱水,小腹胀满而死亡。
3.仔猪断奶后,因离开母猪,改变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对新环境的生活方式不适应,易产生应激反应。猪舍条件不好、潮湿透风,低温,以及周围环境消毒不彻底、饲喂不当等都能导致仔猪发生腹泻。
4.在仔猪断奶后的第二周时,易发生水肿病,表现为震颤、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经数小时或几天后死亡。病理解剖,可见到胃内容物充满,胃大弯部和贲门黏膜水肿,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眼睑和肠系膜水肿,血管充血和脑腔积液。
解决办法:1.补饲管理:由于仔猪生长速度快,在2周龄~4周龄时依靠母乳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同时补饲以减少断奶后饲料转换的应激反应。
1.1补饲时应根据仔猪消化生理特点选择高级别、高质量和适口性好的日粮。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减少下痢的发生。
1.2添加有机酸,在3周龄~4周龄断奶仔猪的玉米、豆粕等日粮中添加柠檬酸、丙酸和延胡索酸,可明显提高仔猪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添加植酸酶可弥补断奶后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降低,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1.3添加高铜高锌,为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防止仔猪下痢,应在仔猪的日粮中添加0.02%~0.05%铜和锌。
2.断奶管理方法:2.1舍内温度要适宜,因仔猪刚断奶,对环境温度非常敏感,要求环境温度要稳定,在仔猪断奶后1周内室温温差不要超过2℃,否则仔猪生长不良会出现下痢现象。
2.2舍内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使仔猪被毛干爽保温性强,潮湿易引起仔猪热量散失增加,使本身热量不足的仔猪更容易着凉和体温下降。
2.3断奶时要将母猪转移走,将仔猪继续留在原来的圈内,以减少仔猪应激反应程度。
2.4仔猪舍内要防风、保温,尤其防止穿堂风和贼风,以防仔猪着凉,受冻,患病,消耗饲料,影响生长。2.5圈舍要定期消毒,防止疫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