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 田宏伟摘要:课堂语言中不可缺少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一种非口头语言,它是通过人体的眼神、举止、神态等“无声语言”,将众多信息输送给对方的一种行为。教师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教学中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关键词:态势语言;眼神;表情;身势;手势;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72-001
教师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不仅能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还能在教学中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一、眼神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曾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上教师饱含激情、充满智慧的目光,不仅可以沟通学生心灵,调动学生思维,达到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而且有助于创造温馨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中,当我们说“请同学们想一想”的时候,您的眼神是怎么运用的呢?直盯盯地看着学生,还是低头看着讲台或者课本呢?不如将眼神关注于斜上方15度,做出思考状的表情。教师一定可以观察到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思考的,我们不妨用学生经常使用的思考的眼神,以便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二、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寒暑表。教师在教学中表情语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性的,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常带微笑,这是教师表情语言的基本要素;另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表情语言,是教师随着教学内容而产生的适度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景与学生情感发生共鸣,它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三、身势
活用身姿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展无意识行为,增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走动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练习、讨论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走动要有控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做到这一点,一要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三是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能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走动或停留时的位置要方便教学。
四、手势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是态势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手势语言。笔者总结了在教学活动中手势语对教学的作用:
1.运用手势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低年级由于年龄的特点,直观的易接受,而在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时常常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态势语言中的手势语言,即用手、腕、臂的活动来表达信息。例如:低年级学习求和问题。教师利用态势语言,用夸张的手势动作,两只手分别比划出两部分,再做合起来的动作,即把两只手从两端向上会拢,意为求和,并边比划边说:“把这部分和这部分合起来,就是它们的总数了。合起来就是加起来,所以求和问题用加法解答。”学生从这个过程中理解了求和用加法的含义。
2.运用手势语言可以达到“意会”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问天气预报中有负数吗?学生答后,教师接着问:“零下5℃与5℃意思一样吗?”接着出示一个大号温度计,挂在黑板一边,学生能够指出5℃,而指出零下5℃却有困难了。这时教师走过去,用手势从零刻度为基准,向下一比划,示意这些都是零下的度数,也就是负数。此时,老师恰当地运用手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零上和零下。而教师让学生比较零下5℃与零下15℃哪一个温度感觉更冷时,教师又一次运用手势,越往下温度越低。帮助学生理解零下15%更冷。因为这个知识只需要学生“意会”就可以了,教师运用手势语言巧妙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这个知识。
3.巧用手势语言可以发挥鼓励的作用
语言鼓励,常以微笑、注视、点头、肯定的手势等身体语言进行鼓励,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善于运用鼓励的方法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鼓励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健康、全面发展。鼓励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数学课上巧用鼓励,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有精彩发言时,教师跷起大拇指,并不断的点头称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当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孩子一直缄默不言时,教师走过去,用手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鼓励这样的学生。因为教师给学生积极期望,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心理气氛就会比较融洽,学生的心理就会健康地发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运用手势语言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例如:学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师运用态势语言设计“用手指凑十”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学生伸出九个手指头,凑成十。以此类推。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再如;在教学“>、<和=”时,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用手势来表示。用这些充满趣味性的训练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而人的思维活动也正是在情感的积极状态下才得以活跃,创造性的思维才得以产生。
总之,教师的手势应像指挥家的指挥棒那样,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强化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教育心理学表明,富有情感的态势语言比单纯表达理论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过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有声语言加55%的态势语言。由此可见,态势语言在课堂讲授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在授课的时候应该以学生需要为我们的第一要务,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辅助口述,这样不仅会令您的授课更富于感染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您在学生面前的亲和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必有方,贵在得法。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用活、用好这无声的态势语言,将使课堂教学生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