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演示实验的探究教学

作者: 唐显峰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论证,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演示实验;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117-001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强调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努力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我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对“化学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化学演示实验应体现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犹如魔术一般,五光十色,变幻莫测,本身就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破性。

2.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做学生思维活动的“导演”,做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通过演示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潜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具体的演示实验探究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让他们去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溶质的溶解和结晶、二氧化碳的性质、胆矾的分解与生成、酸碱盐的性质等课程就很适合进行演示实验。这里以“物质的溶解度”的演示实验为例,可以进行如下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

A、物质是否都能溶于水?

B、如果能,是否能无限地溶于水?(以NaC为例)

C、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

药品:碳酸钙、氯化钠、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烧杯、玻璃杯、酒精灯、铁架台

步骤:“按问题所示演示进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

(3)参与实验操作

(4)合作探究现象

(5)讨论归纳结论

以上的(3)(4)(5)步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6)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这一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补充有关内容或加以应用,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拓宽学生的化学学习、应用领域。二、化学演示实验探究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自主探究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度以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现象,比如,是否变色、有无沉淀、有无气体生成、是否有热量放出等。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学生发现当溶液滴到试纸上时,液滴中央的颜色与边沿不一样。这时学生提出来是看中央的颜色呢还是看边缘的颜色的探究问题。这一问题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课堂讨论,自主探究。当然,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有时会有操作上的失误。例如,在演示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时,有一个学生由于把一根铁钉垂直放入试管中,结果试管被铁钉打破,溶液溅到了他的衣角上,幸好无碍。这个错误的操作使学生更真实地认识到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三、化学演示实验探究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有选择性、层次性

因为中专学生身心发育不很成熟,思维方式也没有完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并且抽象的逻辑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中的抽象概念和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理解自然科学知识和规律的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正好适应了中专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但不能忽视这一时期学生在情感上的冲动性、行为的盲目性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时,要避开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例如,溶液的导电性、浓硫酸的特性实验等等。应该选择一些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安全系数高和规律性强的演示实验。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酸碱度、酸碱盐的性质等等。另外,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性,要从感知到理解、从单一到综合。例如,在“酸碱盐的性质”的探究实验中,先让学感知具体物质的颜色、沉淀的溶解、气体的释放、洛液颜色的改变和褪色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探究设计一些简单的物质鉴别和鉴定,如“用一种试液鉴别三种无色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物质鉴定、除杂或制做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内在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外在的实践、应用和创造,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