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
作者: 周珊珊 王桥莲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其教学实效性问题也一直突出。如何培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效性;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136-001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现状
1.缺乏认同感,课程吸引力不强
当前,很多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专业课,理论性太强,内容空洞、枯燥、难以理解,并且课程中许多知识中学就学过,没有新鲜感,实际意义不大,也不能回答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因此导致了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常有学生埋头看小说、玩手机,甚至不乏逃课者。
2.价值观偏差,影响学习热情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更多人的价值目标就是取得大量的物质财富,拜金主义、享乐思想盛行。虽然大学生长期在象牙塔中,但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为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能直接地去创造地物质财富,因而不重视对思政理论的学习。还认为走上社会之后,用人单位也不在乎思想理论课的学业成绩,却更看重专业成绩。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采取了比较冷漠的态度对待。
3.逢考必过。淡化备考心态
平时成绩加期末考核已经成为大学学科考试的通用考核方式。这种方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结果基本是皆大欢喜,挂科率几乎为零,同学们的成绩也只是差之毫厘,结果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考前临时抱佛脚、照搬照抄。学生中已形成考试必过的想法,备考心态消极。
4.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育
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手段在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撰写小论文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理论教学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的理论填塞下,缺乏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现实内容空泛而深奥,大学生比较难理解。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建议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意义重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应当从师资力量的配备、教材的建设、教学的改进等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来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高校发展,尤其是学科建设、人才建设的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精心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着力回答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没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2.榜样教学,增强认同感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提高学生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从根本上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意义。引导学生明白该课程的真正价值,对于此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去进行科学的引导呢?如若使用一些成功应用所学理论而在实际中取得杰出成绩的社会成功事例加以辅证,形成榜样教学,在增强说服力和实质含金量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加强学习的信心,发挥积极的学习动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性修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关注社会、融人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与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目前期末理论考试仍占据总成绩的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学生只需要考试前认真I临时抱佛脚,大都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因此,平时的听课与否、课堂表现如何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与参与度。所以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内容是当前的重点所在,如增加平时成绩比例、增加小论文写作、答辩等环节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摒弃传统的教与学的固定定位,可以让学生尝试作为课堂的主导,让一名学生在结合实战表演的同时,其余学生可以紧密地联合理论进行现身分析,增加课堂互动性。因此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只有让理论化的教学配合实际化的操作考核才能够让“静”与“动”完美结合,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真实意义。
4.重视实践,丰富载体
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性教学固然重要,但也要重视实践性和大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培养。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除了开展理论性学习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在学校校内、周边地区建立系列实践教学基地,长期合作,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平台。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不断丰富教学载体,以网络为平台,拓展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博客等,可以涵盖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为加强师生交流、学生自学等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宁微域议高校德育教师的必备素质[1],中国高教研究,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