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素质拓展浅析高校社团建设改革

作者: 匡泉 马明

摘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一项有力举措,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好否又与高校社团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将二者结合思考,通过对高校社团建设的改革,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进而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完善与提高。

关键词:素质拓展;社团;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140-00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中来,并将其作为第二课堂的首选,高校社团日益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为了推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共同推出的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一项有力举措。但自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63所高校试运行至今已近十年,其执行力和影响力大不如初,而高校社团呈现繁荣的同时也突显出一些问题,笔者特将二者相结合,通过高校社团建设的改革,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进而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完善与提高。

一、以社团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拓展计划取得新进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社团改革必须紧跟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所倡导的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这四个环节。首先,就目前高校社团现状来看,大多以兴趣爱好类居多,而职业规划类和素质拓展训练类偏少,校、院两级团委及学生社团联合会应大力倡导并扶持此类社团的成立,可以帮助其邀请职业规划的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聘请专业的拓展训练教练对社团主要负责人进行专业的培训等。其次,在实施社团导师制时,除了配备与该社团性质相关的专业导师指导社团活动外,还应加设一名成长导师,成长导师可由离退休的老教师担任。阅历丰富的老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设计的指导,使其从社团活动获得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能使其自己少走弯路并摆正人生轨迹。再次,学校应将社团纳入评价体系,尝试将原有的校、院、班级、自我四级评价改为探索校、院、社团、班级、自我五级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将学生素质提升和拓展的经历与成绩记录在册,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最后,各高校要向广大师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大力宣传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具体内容及实际意义,努力使其获得社会认同与支持,让其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逐渐成为用人单位参考的指标与依据。

二、以拓展中心为枢纽,促使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获得新突破

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对社团进行改革,设立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口的部门,如在社联下设素质拓展中心。首先,在社联内部成立素质拓展中心,使其与校、院、班级认证中心一样具有权威性,一方面可以将社团活动的参与者的素质成果进行认证与评价,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社团的主体地位,使社团活动进一步得到认可,又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使素质拓展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其次,目前个别学校存在只盲目追求社团数量,不重视社团质量的情况,素质拓展中心可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六项内容对各个社团进行重新划分和归类管理,对性质相似、活动重复的社团进行整合以优化资源。最后,由于办公场地或条件等限制,部分社团还存在继承不足的问题,素质拓展中心可利用每学期对学生进行认证与评价的同时,将各个社团活动的宝贵资料以纸质或电子稿的形式将其存档,以避免历史遗留问胚的出现。

三、以深入调研为纽带,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取得新成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与更新,要通过不断调研了解青年学生的所需所想,针对具体情况改变培养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其成长成才。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六大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项目学生喜好程度选项中,有12.21%的学生选择“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活动,有22.33%的学生选择“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有17.55%的学生选择“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有14.51%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有20.27%的学生选择“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有13.13%的学生选择“技能培训与其他”。数据表明,广大学生并未在“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与其他”两项内容上引起重视,显示出现在的学生重学习轻实践,重学历而轻能力观念日益深入,而未来社会不仅注重高学历更加注重高素质,因此今后社团改革要在社会实践与技能培训上有所侧重。

四、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使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新提升

随着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品牌活动精英化,大多数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自我认同感不能得到满足,而学生社团本身就是学生们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所成立的自发性组织,其所涉及的内容全面广泛,所开展的活动门槛低、参与度高,适宜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升。但部分社团活动质量不高,在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方面相关性小且收效甚微,因此可以考虑引入竞争、合作、淘汰三效机制,对社团活动进行激励与引导,鼓励其采取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将活动办大办精,并对意义不大、内容重复的活动采取淘汰措施,以使整个社团活动更加规范,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与高校社团的发展密不可分,对高校社团进行改革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本文受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93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