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
作者: 周慧琴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并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实施赏识教育应当坚持以生为本、鼓励为主、关注个性、互动分享等基本原则,关注学生言行的每个细节。
关键词:赏识教育;赏识学生;暂困生;学生发展
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起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感受到采用赏识教育对做好班主任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赏识教育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1.尊重个性差异,人尽其才
尊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前提和基准,班主任应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和教育科学观,放下“先生”的架子,主动走入学生行列,一起做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应用赏识的目光、激励的眼神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许多教师往往会对学习有困难、行为有欠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但是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至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天才,有的人在那方面有惊人的成就。如:有的学生对美的感悟力极强,有的学生对乒乓球情有独钟,有的学生在数理知识方面表现非凡,有的学生好奇心强,凡事想探个明白,一些物品常被其弄坏……这就要求做老师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因此,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给予赏识,培养自信,激发潜能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只有得到赏识,才能拥有自信,拥有了自信,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能量的发挥。赏识教育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好学上进,勇于探索,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意识和超越自我的精神,锻炼学生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利用赏识教育转化暂困生
1.赏识暂困生的开始——寻找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人手,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暂困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暂困生的重要手段——谈心
采用赏识教育与暂困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人手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
3.赏识暂困生的目的——为暂困生重塑形象
要让暂困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个优点、每—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暂困生的态度,并向他们伸出了友谊之手。暂困生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们,使他的转化保持持身性。
三、利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学校组织的“庆元旦”班际拔河比赛,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拉得非常卖力,拉拉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全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拉拉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如果班主任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能抛弃粗暴与武断,多些赏识,多看学生的长处和可开发之处,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将会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总之,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并因材施教;赏识教育重视激励的力量,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赏识教育尊重个性,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加强赏识教育,是真正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教育简介,广东科技出版社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3]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安徽大学出版社
[4]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老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