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与年俗

作者: 王亚莉 王培良

摘要:“年”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出神(《荆楚岁时记》)。年画是中国春节年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与年俗活动结合紧密,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的生活风貌、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关键词:年画;年俗;融合

传统意义上的年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同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实质是中国人衣、食、住、行、用、乐民俗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福、禄、寿、禧、财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是中国人“仁”、“礼”、“和”人伦关系的心理需要,是中国人国情、乡情、民情、家情、亲情的强烈升华。从积极方面而言,过年则是中华民族家庭和合、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凝聚力和纽带。一言以蔽之:它体现了中国人“和合团结”的民族精神。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农家的事,以大自然四季为一轮。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其中在整个迎春的过程中最最少不了的就是中国特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年画。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茶、右郁垒,俗谓之门神(《荆楚岁时记》)。年画是中国春节年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在民间的生活中,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浓厚的人文精神与年心理便注入其间。年画自然也就不是一般意义的绘画了(——冯骥才)。”在中国,每值岁末,很多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并祈求上天赐予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与年俗活动结合紧密,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的生活风貌、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深受民间欢迎。

由于这个原因也为南北各地年画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年画从产地上可分为:河南的朱仙镇年画、河北武强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山西平阳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湖南滩头年画。从类别上有神龛纸类,像《灶王》、《财神》、《门神》、《大全神》、《观音》等;辟邪类《朱砂判》、《镇宅钟馗》、《老虎》、《山林猛虎》、《山西夫子》等;美化居室类《娃娃》、《仕女》、《缸鱼》、《四季平安》、《四条屏》、《回娘家》;祈福类《大吉大利》、《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一本万利》、《富贵长久》等;励志类《金鱼吞墨》、《踏雪寻梅》;还有讽刺类例如《尖头汇》、《老鼠娶亲》、《三猴烫猪》;反映农事的《春牛图》、《耕织图》、《女十忙》等;还有一些是反映时事和新闻的例如《河间府大演兵》、《骑车侍女》等。种类繁多,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物我一体化的体现。

按照制作方式,年画可分为版画、刻纸、纸绘三种。版画是以木刻图案,再上色而成。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主要有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刻纸是用刻刀在纸上刻镂图案,易于表现细腻生动的画面。纸绘亦即扑灰年画,先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而称“扑灰”。扑灰起稿之后,还有平面涂色、黑笔勾边、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描金、涂明油等一整套工序。扑灰年画的风格起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其风格稚拙古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日本浮世绘即吸收了扑灰年画技法的精髓。

年画与民间年俗的融合,最显而易见的是,画品中直接表现民间过年的隆重习俗。在一幅题为《瑞雪丰年》的年画中还有雪霁天晴,画面人物在大门上正在张贴春联的情景,远近民居院落的大门上都有通红的春联张贴,真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派过年的火爆景象。包饺子,是过年吃年夜饭的一个重要习俗,在漫长的社会演变中已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饺子寓意交子,“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两年之交,子时分野,这时家家户户要吃饺子庆贺。在杨柳青年画中,这一习俗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别是《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中,绘制了一家几代同堂过大年的热闹场面。有吃年夜饭的,有推骨牌的,有看金银财宝的,有后辈给长辈拜年的,有兄弟互相拜年的。门扇上贴着大红的斗方桃符,房顶上悬挂着彩色灯笼,钱囤粮囤上贴着大红“福”字和“五谷丰登”。又有肥猪拱门,预示明年的财运。特别是几个妇女和儿童,围在一张大方桌周围,有和面的,有擀皮的,有拌馅的,有捏饺子的,有举着包满整盖的饺子挪到别处的。场面和谐、欢乐、喜庆。其中包饺子的场面最为突出,把民间过年包饺子的习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天然地与信仰结合在一起。贴门神、财神和灶王爷等画像是过年的题中之义,秦琼、尉迟恭、张飞、关羽这些历史人物都演化为保佑人间平安的神灵。中国民协秘书长向云驹说,民间信仰自有其精神价值,老百姓祈求一生平安、全年风调雨顺是很自然的,人生若无祈盼精神就会萎缩。民间信仰的核心内容是“和谐”,完全可以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贴年画、放鞭炮、剪窗花曾经是我国老百姓过年中不可缺少的三件事。“如今尽管在农村里还有贴年画的风俗,但风气已经不那么兴盛了。如今的年画已经不再局限于门框、墙壁,而发展到汽车靠垫、瓷器、文化衫等新的领地。这固然不是年画的核心。但也不妨作为年画的外延而存在。年画是依附于年文化中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所以“中国年文化的命运,也就是中国年画的命运。要想振兴年画,必先振兴年文化。年画如果回归年文化,就不会被终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