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探析
作者: 刘巧丽 李敏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定位;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力度,营造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条件;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搞好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德育; 实效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06-001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因此,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单纯地传授社会科学知识所代替,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这种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优势作用的发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优势呢?
一、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定位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就是要把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为基本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自主提高的内外条件,更多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所要培养的学生在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等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育人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约着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制定清晰明确、具体适用的育人目标,并以此实施育人活动必不可少。
二、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力度,营造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条件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知识教学,表面上的高分掩盖了学生人格发展中的缺陷。因此,思想政治课必须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合格公民塑造的现实要求,必须适应现在中学生精神追求的特点,坚定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思想政治课发挥德育功能提供保障。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要关注学生成长,更要关注道德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思想积极转变和不断发展;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强调主体间的沟通协商,加强自评与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活动。
三、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背景下,为了适应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发展,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按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实现德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对抗走向对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要在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拓展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师培训课程以及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坚持不懈地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
四、理论联系实际,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判断能力日益增强,他们以自己的眼光审视社会,往往感到书本理论和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反差,课堂教师所教所说与自己所闻并不相同,由此产生对国家方针政策认识上的偏差、社会生活的困惑以及人生价值的迷茫,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可信程度,而且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特点,把时事政治引入思想政治课,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五、搞好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
转变思想政治课的应试教学模式,使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适合德育教育要求。因此,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用政治理论知识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要防止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应付升学考试,忽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认识、觉悟的提高。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顺利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发挥其德育功能,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效果,离不开高效率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