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服务语文教学
作者: 孔晓芸摘 要: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的制作离不开网络资源的支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网络资源;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47-0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开放性特征的学科,一堂好的语文课能够让学生在知识上获得收益,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得到提升。而在技工学校系统中,学生普遍对语文缺乏兴趣,觉得课文比较枯燥,认为语文不如专业技能对他们的将来有帮助,在语文课堂上不愿认真听讲,不愿自主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方面已经在做积极地探索尝试,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就是其中的一点。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又离不开网络资源的支持,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值得我们积极探索。在使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二版)教材时,许多课文都辅以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使用的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想法。
一、网络资源丰富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过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资料,都会通过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死板,学生兴趣不大,一般听过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部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运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学生各方面感官加以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得到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以《实话实说丁大卫》一文为例,学生们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对丁大卫真诚朴实的品质、无私奉献志愿服务西部的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丁大卫毕竟不熟悉,对西部艰苦的环境缺乏直观的认识,受到的感染就不会那么深刻。这时候将丁大卫的经历和他工作的环境在多媒体中用图片、视频加以展示,可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部分资料都能从网络上获取。通过视频播放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丁大卫生活、工作的环境,在播放过程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他脚上的运动鞋和挂在墙上的五星红旗,因为这些都是课文中提到的丁大卫的家当。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够加深印象,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丁大卫的纯朴无私、不求回报的精神。而西部地区艰苦的环境也可以使长期生活在较富足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眼前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利用网络上有关丁大卫的资料,将其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物,对课文内容加深印象,从而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利用网络资源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课本知识,鼓励学生联系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在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学会珍惜,其中一篇文章是《像山那样思考》,叙述了一个生态悲剧,狼被人消灭了,但当地的生态却被严重破坏,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自然,珍惜环境。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相关的信息在网络上到处可见,可以引用进课堂上,比如海地地震、中国西南干旱等报道。这些资料的来源应该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纪录片等方式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资料的展示应该是立体的,除了灾难来临时的破坏性,还有人类面临灾难时候的表现以及灾难形成的原因分析等等。教师对资料的运用也是具有灵活性的,针对提供的资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看法,鼓励学生将观点写下来,到讲台上发表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书本上无法了解的知识,思维和口头能力都获得了锻炼,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这些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网络资源的支持。
三、将网络的应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东四那片儿的一些事儿》是一篇从博客上摘录的文章,博客依赖于网络而存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以后,可以让学生试着去建一个博客,并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将链接发到教师的邮箱。在布置此次作业时,我特意强调了博客文章的特点,就是随意,博客文章没有文体、内容、字数的限制,可长可短,关键就是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写一点文字。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而此次博客的写作正好利用学生对网络的新鲜感来练习写作。当然,我也考虑到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因此我还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建立一个班级博客,帮助那些同学将写的文章发表在班级博客上。学生们的积极性果然被调动起来,一个星期中不断有学生将博客链接发给我。有学生写到同学之间打赌吃包子的事,“随着塑料袋的打开,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将第一个包子放入口中,嚼了约四下后咽下,此时已经看到水哥有了些许紧张,之后一个接一个,直到第十二个,我放慢了动作,拿起包子对水哥说:“第十二个!”,之后很快地一口吃下,水哥至此露出了他那久违的尴尬的笑容”;有学生写到自己独坐时候的心情,“一个人坐在床边,破旧的收音机在那个看似苍老的藤椅边‘啧啧’的唱着那首下雨天。声音有些粗糙也有点苍老也许是收音机的缘故吧”,也有学生写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本来是说要在常州扎根,做成江苏首屈一指的说唱团体的,我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用那么专业的设备来做歌”。将写作放到网络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将原本学生最害怕的事情变成了他们喜欢的事情,将写作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网络在这过程中发挥了传统课堂写作无法达到的效果。
网络资源的加入可以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直观,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助于引起学生兴趣,增加对课文的印象,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课外知识,启发学生思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些效果的达到应建立在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