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尊玉

摘 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实施的一般模式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等,希望能对广大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55-001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普及起来,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准确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任务”;通过“任务”来“诱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把更多的空间放给学生,做到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强调个性的发挥,事实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任务设计阶段。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前提条件,是这个过程中的核心。所以,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第一步,也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

教师要站在稍超前于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的高度上,提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获取知识的有意义的任务,设计的任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若能创造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无疑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任务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下列3种。第一种形式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有统一的样板,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给出的样板去做,这种形式比较适合课程内容的开始教学;第二种形式是任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教师明确要求的,另一部分是允许学生自由发挥的。例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做演示文稿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送给爸爸妈妈的电子贺卡”的任务,“做一个电子贺卡”是确定的任务,但其中设计的具体内容可由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教学形式适合教学的中间阶段;任务的第三种形式是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教学形式比较适合课程设计和实训阶段。

2.分析探索阶段。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法中必要的环节。教师对任务进行适当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一般来说,任务给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该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搜集相关的资料,分析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存在哪些问题。

3.效果评价阶段。完成了任务并不等于完成知识技能的建构,还必须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就是总结反思和巩固的阶段。学生完成任务后,应该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先进行小组内交流,对不完善的地方做相应的修改,如还有疑问,可在班级集体交流时提出供大家讨论。小组讨论完后,进行班级交流。

评价任务的最后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等等。教师的评价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充分肯定其优点,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

三、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其认知目标一般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2.“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

4.任务设计要留有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任务”的设计应该适当留有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就是编排的“任务”不能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实践留有余地。现在的计算机具有较强的人机功能,许多应用软件都有帮助功能,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去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讲授“演示文稿”中至少要包含四张“幻灯片”,要求每张“幻灯片”用“项目清单”版式,并且为每一个“项目”创建一个“超级链接”。至于“演示文稿”反映什么主题、每页“幻灯片”的内容是什么,应用什么样的“设计模板”等等,都不做规定要求。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思想的具体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完成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任务,更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