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歌魅力 享受阅读乐趣

作者: 钱洪波

摘 要:《水乡歌》是苏教版第四册上的一篇儿童诗。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依循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的顺序构思全诗,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感受; 魅力; 享受; 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81-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注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怎样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诗歌的魅力,不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以《水乡歌》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做法及感受。

一、创设优美情境,走进诗情画意的水乡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压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歌语言文字优美,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师应当引导二年级的孩子读进文中,走进画一样的诗中,放手让学生去品味、欣赏、诵读。如何让学生走进这富有诗意的水乡,我想首先得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前休息时,我先给学生听各种流水声,欣赏江南水乡大自然的奇妙音乐,为上课的氛围作了一个小小的铺垫。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片,配上笛子独奏《江南情》,再加上老师的话外音:“瞧!青山绿水,碧波荡漾;小桥溪水,淙淙流淌;荷叶田田,随风摇曳。晚霞中,渔舟点点,渔民们唱着歌满载而归。”舒缓的音乐、素雅的美丽水乡风景画、老师娓娓动听的语言共同把学生带入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那独特意境中,初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绝伦。眼前活生生的情境,给了学生真切的感受。在学生的一声声惊叹声中,学生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地被激发了,这时的学生联想翩翩,奇特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身处这样的意境,自由表达给极富表现欲的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他们创设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多层次的朗读,展开丰富多彩的遐想

低年级的诗歌教学,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具有丰富的想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所以在教学时要创设读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品读、诵读、比赛读、表情读……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争先发现,能使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使课堂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在初读的时候,我重视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正确,要学生用普通话读,声音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不唱读。初读课文的同时,划出自己不会读的词,借助汉语拼音学读,这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自读习惯;接着读给同桌听,在展示给同学听的同时,让同学指出读错的地方,这又达到了互助学习的效果,在直接和间接的活动过程中得到朗读训练;然后进行指名读,读最有把握的一节或是最喜欢的一节,不同的引导语,形式的变化,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营造浓烈的阅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在三小节的精读时间内,我又设计了以画促读,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要画好画,课文必须要读懂,学生便饶有兴味地去读课文了。三节的画法也有不同,第一小节在充分读之后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得出水乡水多、水绿、水清,先读好这一段再指导学生作画。第二小节在自由读后,请一位学生画一只船,教给方法,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教师画上云朵,由画到文,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由画促想,这么多船在干什么?水里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在小组充分交流后再作画,有感情读第二段。第三小节以画设问、促读,歌可以画吗?先自读第三段,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师小结,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这一段虽未画歌,但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认识到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美如画。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有层次地反复朗读课文,使每个孩子都有滋有味地乐读课文,把静态的文字化为脑海中的一幅幅“水美图”、“船多图”、“生活幸福图”,通过画再通过有声的情感朗读展现出来。在经历了分层次的精读训练并有所悟的过程以后,让学生再回到课文整体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用轻柔的音乐渲染,使课堂流淌着美感,激起孩子审美的愉悦,每一个学生都读得那么投入,对课文所描绘的水乡心驰神往。

三、巧用赛诗拓展,点燃智慧的火树银花

在引导学生读完水乡“水多水美”“船多船美”后,组织了一个现场赛诗会,先让大家说一说水乡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再播放一组图片,边看边问:现在我们看到的水乡什么多?(鱼多、桥多、树多、果子多……)然后让学生来做小诗人学着课文来赞一赞水乡。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景物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讨论讨论。学生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有的说“水乡什么多?鱼多。千条鱼,万只虾,鱼虾快乐水中游,晒晒太阳真快乐。”有的说“水乡什么多?桥多。千座桥,万座梁,出门就要把桥过,交通发达真方便。”有的说“水乡什么多?果子多。千只桃,万只梨,装满一箩又一箩,果实丰收人人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学生虽然写出来的儿歌语言稚拙,但可见他们心里已有了诗的种子。大量儿歌韵文的学习给孩子插上了诗歌的翅膀,诗化了孩子的眼睛和心灵,诗化了孩子眼中的生活和心中的想像,相信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形成有明显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我们可把听、说、读、思、画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其真正进入诗文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体验,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