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情趣教学
作者: 金美琴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道德情感已经基本形成,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怎样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情趣至关重要。
关键词:乡村小学; 语文; 情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91-001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情趣教育,以“关注学生的情趣、尊重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情趣、升华学生的情趣”为侧重点,注重引导学生“尊重农村、关注生活、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与熏陶。可是,怎样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人的发展”,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情趣呢?
一、学生学习方式情趣化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注重对话,尽可能多地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珍视学生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寻求语文生活情趣,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组织性的,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从而在学习中逐步提高语文的各种能力。如:(1)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探索的能力;(2)质疑问难,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能力;(3)自学、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4)合作交流,讨论汇报的能力;(5)自主作业,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民主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
3.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是自主性的,教师应有创新意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及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速度。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个人意见,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最后使之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情趣,和谐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学生学校生活丰富化
1.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辟学生第二课堂。学校应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如: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访问老红军、开办学生广播电台、学生办报纸、参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各种兴趣小组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生活。
2.作为农村小学,更要利用学校本身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学生学习、生活在农村,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可以让他们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学习生产、生活的基本知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渠道,增加生活情趣。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各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课外书看得多的学生,喜欢看书的同学也往往是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为此,我们尽量挤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大量阅读课外书,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为他们拓展创新思维的渠道。
4.强调学生到实践生活中去观察,到具体环境中去感受,把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身处具体场景中,可以眼看、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生动的形象,丰富具体的内容,激发纯真的情思,学到了活的知识,这样就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逐步去获得知识、技能及心理品质和谐发展。
5.树立“大语文观”的教育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将视野从课堂中走出来,支持学生参观各种科技展览,鼓励学生多看科普图书,以达到“语文教学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充分地促使学生真正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育评价机制新型化
1.关注学生体验,丰富感受
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具有个性化,它是自得自悟的生命状态。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也需要多元化,让学生经历更连贯、涉猎更广、更多样化的充满趣味的学习生活,以开发学生的潜质和个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2.语文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作为教师,是顺应时代所需,积极革新,还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我们只有从思想到行动上要积极,要抓紧。
四、教师要求严格化
1.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语文知识的体系。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语文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2.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和改进。一方面让他们在反思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建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据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自己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知识的主动建构。
3.教师应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促进者,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建构语文知识的体系。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可以把流行歌词引人作文,会拓展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和话语空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作文个性、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会促进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衔接,使写作题材合上生活的节拍,使作文内容生活化。在轻松愉快的作文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在涌动的感情旋律中,快乐地作文;让作文教学安上一双“隐形的翅膀”,飞向人性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之在语文实践中萌发创新的欲望,具有敢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拥抱知识,体味快乐。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李吉林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锡银著.挖掘题材,写出新意,新语文学习,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