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画出幼儿的话

作者: 金莉

摘 要: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艺术教育指引了改革的新方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纲要》的施行过程中,我始终努力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在施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纲要》在教学中带来的显著变化。

关键词:美术教学; 园本创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05-001

一、教学目标从技能到情感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把技能、技巧放在首位;而我们从《纲要》中发现,艺术教育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而“感受”、“喜爱”、“喜欢”、“情感与体验”这一类表达情感方面的词则出现在艺术目标里。

教学目标的调整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示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也就是教师自己画给孩子看,具体讲解要注意的地方,是一种教师在上讲、幼儿在下听的“师傅带徒弟”式;而现在则注重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以《认识三原色》为例,我们打破传统中你教我学的方式,以幼儿为主体,提供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瓶装颜料进行玩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带着愉悦的神情专注地做着试验,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结束时还流露出恋恋不舍的神情,于是我们把瓶装颜料放在美工区域,供幼儿继续观察试验。

在这样的教学中幼儿不仅仅得到了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精神享受,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分享了创造的快乐。

二、教学形式从单一到多样

我们知道幼儿的美术活动包括水粉画、水彩画、泥工、折纸等等,但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的活动”,“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呢?

为此,活动中我们并不局限于现有的作画材料,而是不断探索新型材料,小椅子、石头、酒瓶、木头等都是好用的“纸”,梳子、手指、嘴巴、修正液等都是能干的“画笔”……丰富的教学材料激发了儿童的创造欲望,幼儿的兴趣与日俱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金点子”已经不是教师来提供了,而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的材料,如《服装设计》中原意是请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如旧报纸、光盘、皱纹纸等进行装饰,在活动即将结束时,突然有幼儿提出还可以用水果蔬菜作装饰,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支持,往后的几天里我们班不断出现漂亮的豌豆裙、菜叶小背心……这些成了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材料,展示出了不同的表现力,让幼儿不断萌发新颖的构思、丰富的联想,从而更加积极快乐地从事艺术创造活动。

三、教学过程从独立到整合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科都是进行独立教学,每一堂课都严格规定了它隶属的发展领域,而《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再一次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有选择地发掘课程的潜在价值,如在美术活动《多变的线条》中,不仅通过大量展示喷泉,激光,绳操,水袖舞等图片,让幼儿直观的欣赏到生活中的线条,还运用了音乐如舒缓的舞曲,活泼的牛仔、跳跃的踢踏等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幼儿学会倾听,领略不同乐曲带来的不同感受,尝试运用线条来表现音乐的特质;在阅读时,幼儿被图画书里的精美图案所吸引,幼儿和老师在一起分析画面所表达的意思的同时,关注到了图案中的色彩运用,细节的处理……

不同发展领域的内容,通过有重点的选择,通过活动中的不断生成,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不同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从片面到全面

以前,美术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的知识技能方面,以像不像为依据,标准化、整齐化;而《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

在每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对幼儿的美术创作的评价,从一种评价方法转变为多种评价方法:纵向评价——幼儿的现在和过去比较;横向评价——幼儿的作品和其他幼儿的作品比较;对照比较——将幼儿的创作与符合年龄的标准相比较。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采取了正面鼓励的方式,找出幼儿进步的地方加以鼓励,具体指出作品该表扬的地方,而不是泛泛而谈。在评价方式上运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幼儿找出别人值得赞美的地方,有创造性的表现。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满足了幼儿的精神享受,从本质上让幼儿乐意、愿意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在每一次活动中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一次提高和升华。

在施行《纲要》的几年中,变化是显著的,也是逐步的,活动在变、教室在变、幼儿在变、教师也在变……在变的过程中不乏有新旧交替的碰撞,而这种碰撞又产生新的火花,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勇敢地打破已有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从而实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