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形成及管理措施

作者: 张志永

摘 要:应收账款表现形式主要有预借差旅费、职工借用款、基建及修缮预付款等。单位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有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认识、缺乏风险意识;财会人员财务管理缺位、监督不力等。事业单位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应制定完善的信用管控制度、对应收账款的分类、对回收加强管理、加大催收力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 应收账款;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14-001

一、应收账款主要表现

1.预借差旅费

单位职工因公出差往往会先到单位会计部门借款,作为出差的费用,待职工回来以后,以差旅费报销单和有关发票结账,多退少补。

2.职工借用款。

单位职工因特殊原因,需要借款时,往往想到单位,要求借款暂用,一般单位会考虑职工的具体困难,以职工本人的工资作为应收账款的还款方式,从职工的工资中扣还。

3.基建及修缮预付款

当单位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时,工程预付款数额较大,且预付时间较长,有的单位大楼已使用多年,还没有对工程结算作一个了结,对这种预付款的结算,是在工程完工验收后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有关单位参与,办齐各种手续后,以决算价款入账,对预付基建款作冲回处理。当单位发生较大的修理时,修理承包人员会预借部分经费,作为修缮购置必需品,但借款的数额往往比整个修缮工程款要少到一半以上。这种借款的还款是修缮结束后,以结算总额的发票冲销,不足部分补给修理人员。

二、单位应收账款呆滞损失形成的原因

1.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工作中,忽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尤为突出的是单位资金随意大量借出,且只管借出,不管收回。

2.对应收账款缺乏风险意识

一些单位只要领导同意并签了字,不管对方的信用状况如何,也不管是否合规,就可以将大量资金借出。而领导出于各种原因,或因上级打招呼,或因亲朋好友关系,或从利益出发等,只顾签字,财会人员只顾付款记账,其结果是长期挂在账上无人过问。

3.加大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适当的财务公开就像是引入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事业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

4.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财务管理缺位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是改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前提。因而,一方面,强化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要让投资风险、筹资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收益等基本财务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强对已有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及新进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准把关,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

一个单位在正常的管理经营中,不发生应收账款一般是不可能的,不能否认赊销能带给单位的好处,但也不能盲目地相信赊销是解决单位经营的灵丹妙药。

如何在好处及弊端中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就成了广大财务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了。

1.制定完善的信用管控制度。

1.1进行事前控制,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是单位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单位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强化客户资信管理,即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和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

1.2进行事中控制,建立授信业务管理制度。单位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管理部门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单位必须建立与客户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

1.3进行事后控制,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这方面的管理应建立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账龄监控与贷款回收管理制度和债权管理制度。

2.修改支付佣金的付款条件

支付的佣金标准应以实际收到的销售款为依据。而不是以销售总额为依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促使销售部门重视客户信用等级,及时收回账款。给予客户现金折扣,可以制定一项政策,规定客户如果能在销售实现之日起的规定期限内支付货款,那么可以给予客户适当的现金折扣,调动客户还款的积极性。

3.对应收账款分类

根据金额的大小和期限的长短可以将应收账款分类,这样可以使销售部门(假如单位大的话可以专门成立收款部门)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及时将应收账款中的大项目转为现金,供单位周转之用。

4.加大对欠款的催收力度

要多渠道、多手段来清收老欠款。除了采用传统的清收方式外,还可用债务重组等方式,解决长期存在的债务异议问题以及大额债务拖欠问题。要加大采用法律手段清欠的力度,对需要进行诉讼的案件,及时清理并移交律师事务所起诉,达到多渠道、多手段清收老欠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冬坤.论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9(8)

[2]马国贤.服务型政府的预算框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3]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07(7)

[4]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参考研究,2009(6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