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时间管理艺术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彭晓峰 胡若静

摘 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将时间管理艺术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分三个层次展开。首先要增强自身对时间管理理论的学习,在工作中争做时间管理的楷模;其次要把时间管理理论深刻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去,培养学生做时间管理高手;最后要将人生目标实现的多元化同时间管理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时间管理艺术; 人生目标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28-001

现代管理学对时间管理高度重视,认为时间管理是指在时间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对时间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分配,以保证重要工作的顺利完成,并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或紧急变化。

一、高校学生工作者时间管理

1.完成中心任务的时间管理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工作者所担任的角色不仅是一名教育者,还是一名管理者和服务者。由于学生工作者平时的事务性工作比较琐碎,经常会陷入到一种无头绪的忙乱中。针对这种情况,每名学生工作者都应该深入学习时间管理理论,按时间管理“四象限”的定律,把工作任务分成两个维度,一个是重要性维度,一个是紧迫性维度,重要性是第一维度,紧迫性是第二维度,也就是说,重要性比紧迫性重要。当面临众多的工作任务,正确的做事顺序应该是:首先,做“重要且紧迫”的事情;然后,做“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接下来,做“不重要但紧迫”的事情;最后做“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

2.处理事务性工作中的时间管理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事务性的工作比较繁杂,学生工作者应该逐步学会授权,对班干部精心培训,培养自己的助手,下放一定的工作任务,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最终减轻学生工作者的繁重任务,实现有效授权。此外,如果要达到高效率利用时间的目的,还要学会拒绝干扰。国外的统计数据指出,人们在工作中,平均每10分钟会受到1次干扰,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每天大约4小时,其中,80%(约3小时)的干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所以,工作中,当面临不必要的打扰时,要学会使用艺术手段在拒绝中争取主动地位,做自己想要做和应该做的事,对学生各种问题的深入研究。

3.充分运用互联网进行时间管理

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以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博客、QQ群、校讯通等,有效地对学生跨时间和空间的教育、管理与服务,也为实行弹性工作制提供了保证。学生工作者的核心时间都应该是用来如何提升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水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如何使自己的教育、管理理论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学生工作者在每天的时间利用中,应该把握好核心工作时间,灵活运用弹性工作时间。

二、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教育和培养

1.利用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警示和教育

大学是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但是很多人进入大学以后,认为放下了高考的重担,可以好好放松一下。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工作者在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一定要强化“时间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计算自己的时间资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的紧迫意识。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平台定期给学生发一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思考与感受,激励他们争做时间的主人。

2.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大学生群体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可以开展连续的主题班会或者通过一些名家视频讲座的形式,让每名学生在大脑意识里逐步形成“时间管理是一门科学,关乎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这样的认识。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事例,可以把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80、20原则”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80、20原则”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帕累托所提出的。帕雷托认为,在任何团体中,比较有意义或比较重要的分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分子则占多数,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分子,就能控制全局。这就是当今管理学界通称的80、20法则,即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20%的价值则是来自于80%的因子。在时间管理的运用上,教育学生学会运用“80、20”法则,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中把握关键,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3.把职业生涯规划与时间管理理论联系在一起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尽早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力推动就业。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得比较晚,高中以前,学生一直为升学而学习,到了大学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三、实现人生目标的多元化是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

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施并运用时间管理艺术的同时,切忌陷入时间管理的误区,一味地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为目标,而忽视了其中的乐趣。所有的教育和管理的过程都应该实现多重角色的和谐,从而实现学生的科学发展以及人生目标的多元化。正如“应抓紧时间工作,这是成功的代价。应抓紧时间思考,这是力量的源泉。应抓紧时间游戏,这是青春的秘密。应抓紧时间读书,这是知识的基础。应抓紧时间行善,这是通向幸福之门。应抓紧时间梦想,这是升天之路。应抓紧时间去爱,这是真正的人生乐趣。应抓紧时间快乐,这是心灵的音乐。”只有把握了这样的多元化目标,高校学生工作者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体会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才能让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味到生命的精彩,从而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林.流金岁月——时间管理艺术【M】.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2]李儒林,胡春梅,田川,代成书.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R】.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6期10卷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育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R】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