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作者: 王江红摘 要:“使广大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这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了锻炼习惯,他们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应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 体育;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42-002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体育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但是由于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兴趣,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改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一、自主改变课堂教学新格局
教育的目标旨在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标志。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的观点是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观点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总是把学生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教师主要是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甚至肉体的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使学习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谈什么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参加他们的游戏活动,做学生的“大朋友”,把自己摆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树立团结、友爱的良好的风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和友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工夫,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相互交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并敢于质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
2.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二、自主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装纳知识的“容器”,不重视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所以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在追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机械操练,这种“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大大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投掷练习,他们有的选择正对投掷方向的投掷练习,有的选择侧对投掷方向的投掷练习,有的选择助跑投掷练习,更有一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展开了投掷游戏大战,个个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实践证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病,照顾到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自主学习能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角色的互换也可为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教师可以组织游戏和竞赛,也可以参与游戏和竞赛,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样热爱体育,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锻炼的意识,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四、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创设情境,“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总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随着时代和课改步伐的加快体育教学科研将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永忠.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分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教育,教学月刊,2003,10
[2]季浏等著.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12月
[3]崔云道.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河南教育,2004,1
[4]海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宁教育局教研室编.新课程 新理念 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