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

作者: 刘计林

摘 要: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复杂多样,但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因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学生为本,来构建高效课堂是一条出路。

关键词:数学教学; 以生为本;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05-001

一、在交流中感受温暖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积极要求上进的欲望,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赏。在肯定与赞赏中得到快乐。就像美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的:“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渴望被人赏识。”教师要学会去赏识、鼓励学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在平时的外出学习听课中触动我内心的是师生配合的默契中透露出的深厚的师生情感。教师赞许的目光,赞赏的语言,深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深知,初一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心理尚不成熟,感情十分脆弱。所以,我努力营造和谐、友善、快乐的情感氛围,做学生情感的支持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感应学生的激情,使我的课堂教学更加完美。如:每堂课的提问都会有针对性,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把握稍简单的题目,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要回答一定会鼓励和表扬,“你会更棒!”,“很好!”,“我看好你,加油!”等饱含赞扬、欣喜之情的话语,始终赠送给学生。对于学生经过一番考虑和努力回答正确的,我的表扬更是不可缺少,充满激情地说:“太棒了”,“你最强”,“你太聪明了”和赞许的目光给学生一鼓励和支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数学的“料”,帮助初一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让我的课堂充满乐趣。

二、在教学中渗透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为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领悟生活中数学真谛,就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真情实感。

例如讲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推导时,由(-5)+(+3)=?举例:我向左走了5米,记作-5,然后又向右走了3米记作+3,结果,我向左走了几米呢?学生很快就会回答2米,此时记作-2。由此得出(-5)+(+3)=-2。再比如,今天早晨零下4℃,记作-4℃,到了中午气温上升了2℃,记作2℃,问中午的温度是多少度?学生马上回答:是零下2℃,记作-2℃。再如:学习线段公理时,怎样才能让学生牢固的理解与掌握而又避免枯燥的背诵呢?在学生预习过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只小狗发现了一根肉骨头,在没有任何阻挡的情况下,它会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当然直向肉骨头跑去了。我又问:“为什么?”此时“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得到了学生的验证。在师生的问答过程中,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也加深了学生对此公理的印象。

三、在操作中体验成功

在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贴着这样三句话:“我所见,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要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单单是用脑思考,而且需要用手操作,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来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了解数学到热爱数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学习“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的ASA”时,我先让学生每人剪一个△ABC,使∠A=45°,AB=6cm,∠B=30°,然后小组所剪三角形对应地摞在一起观察这些三角形是否重合,小组反馈重合,由此归纳出满足这样条件的三角形全等,即ASA定理。这样就可以通过学生亲自的操作活动获得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ASA定理。为了让学生对该定理的进一步巩固,我随即口述了这样一道题目:拿出刚才所剪三角形撕成如左下图两半。

试一试是否可以只取其中的一半,就能重新剪出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可以,取哪一半合适?你能说明其中理由吗?

通过以上操作,加深了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做数学的快乐。

四、在讨论中展开思维

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力问题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主要方面,就初一学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如我一直坚持利用课堂的前五分钟时间,通过小练习的形式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上交并及时批改,这样让学生变得十分积极主动,唯恐比别人慢。在课堂巩固中,精编一些灵活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专项训练,以提高学生快速答题的能力。在学习有理数乘法运算中,巩固练习中出示了快速抢答题。如:比一比谁更强,计算下列各题 (1)-5×(-3) (2)-5×3 (3)3×(-5) (4)-1.5×4

(5)-3×0 (6)0×(-6) (7)a×0 (8)(-a)×(-1)既提高了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效率,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最大化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体验到成功。而思维质量的训练,课堂教学中,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解题方法,以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已知如图AB∥CD,求∠1+∠2+∠3的度数。

在课堂上经过激烈讨论,各小组踊跃发言,一组比另一组更精彩,最后我们一共找出了五种不同解法。同学们十分高兴,从他们青春荡漾的笑脸中,我知道,这一课是成功的。因为,同学们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了智慧和乐趣。

以上几点是笔者就影响课堂教学的几个方面所得的一些体会。其实,只要我们在教学上多花点工夫,经常反思,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够高效率地开展起来,而我们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来实现轻负高质的愿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5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