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作者: 马桂梅摘 要: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6(2011)8-007-001
我很喜欢收看江苏台的《花落谁家》这个节目,本人总结了一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老总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多要的都是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名牌大学或者是在学校考试中很优秀的大学生。联系教学的实际,我认为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
一、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学会角色的转变。学生由被动的转化为主动的,富于个性的学习。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多采取探究式、启发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抛弃旧教学模式下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能观察到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凡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创新、设计、实践;写、算、说、制作等活动都是如此,学生只要有创新的想法、创新的举动,哪怕是一道解题过程中的小创新,都应大加赞赏,予以支持;创新出的成果哪怕是很低微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教师更应当认真对待,给予肯定鼓励、评价,坚定其创新信心,激励其下一个更大的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培养,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才能得以迸发。
二、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规律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要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究中片面的、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节内容之后,有意设置这样的问题:“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看应该怎么办?”我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天平测出质量,然后采用“悬垂法”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密度。紧接着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学生的思维马上又被调动起来,这时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方案:蜡块的质量能用天平测量,测蜡块体积时,可以用手指或铅笔把蜡块压入水中。大部分学生纷纷展开了讨论认为他的方法可行,但有的学生在肯定了他的方案后,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测蜡块体积时,手指或铅笔引起的体积变化比较明显,可用大头针把蜡块压入水中测体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主评价意识,奠定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基本是教师的独角戏,一切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实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也不要局限于现成的结论,而应进行一些创新设计,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困惑、怀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大气压强变化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知识较困乏,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变化,我设计了这样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直至沸腾,然后移去酒精灯,水不再吸热,不能沸腾,水的温度下降,不到100℃,这时让学生用大号注射器插入烧瓶的橡皮塞往外抽气,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时再把烧瓶倒过来,用冷水浇烧瓶底部,水又重新沸腾。在学生观察到意外实验现象时,教师用多媒体投放“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水会再次沸腾?”这时老师稍作点拨,联系水沸腾的条件,就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刚才所观察到现象的解释答案自然得出。学生就这样通过亲自设计、动手实验、观察、思考、疑问、讨论、解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我们物理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新时期的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新局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的物理教学才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每个教师都这样做了,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创新型优秀人才才能不断涌现,中国才能在全球化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重现中华民族的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