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之我见
作者: 沈金龙摘 要: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72-001
一、农村教育定位不准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学生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由于学科结构失衡,学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课之外,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一些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农村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不准主要体现在:相当部分的农村教育仍然把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偏重于智育,不是力图促成学生智力均衡、全面地发展,而是偏重于知识传授。“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初中升学率,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学生成绩的好坏,来直接评定教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导致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大多住校,早晨5:30天蒙蒙亮,起床号就吹响了,6:20便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两节早自习过后,再吃早点,而后才开始一天的正式课程。直到晚上9:20两节晚自习后才结束一天的课程。一家外国媒体曾在一篇报道中这样评价中国的教育以及中国乡村学生的生活:“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虽然话语有些夸张,但也充分地折射出我国现在农村教育的体制弊端。
二、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问题是关键,也是难点。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当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
我们学校是河北省一个比较落后贫穷的小镇,镇上有中学,也有小学,镇上优秀骨干教师也不少,教学质量较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好的教师逐渐流向县城,甚至走向私立学校,学校老师陆续减少,造成了一人顶两人用的局面,教学质量逐年下降,教育局面出现恶性循环。
三、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率反弹
虽然我国宣布在2005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学生辍学的还是不少。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
谈及孩子上学时,有的农民家长说:“读书有啥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好多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中学就辍学回家了。
也有许多农民是非常看中读书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头地。他们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收入低而教育费用又在不断上涨,让许多农民深感供养一个初中生都有一定困难,许多农民甚至无力供养,导致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
据统计,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目前在农村流传着“要打工,上初中”的思想,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均认为学历不用太高,只要会写几个简单的字,认识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由于现在一些大城市的工厂在招聘工人时一般都会把学历限制指定在初中毕业,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似乎在此看到了一个日后生存的标准。他们认为没什么知识也能赚钱。现在的钱好挣。
教育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农村教育瓶颈,因为,有了钱,农村中小学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靠近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有了钱,农民子弟就可以不因贫穷而大量辍学;有了钱,农村教师就能安居乐业,心无旁骛地培育下一代;有了钱,农村教育的各项改革就容易顺利实施。
当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及有效实施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这中间要通过国家资金投入的加大、教师进修机会、教育资源支援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步伐。真希望农村教育早日出现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2]张军凤,王银飞.平等配置义务教育经费──兼谈“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基础教育参考 2005年01期
[3]纪晗.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