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班幼儿吃好饭

作者: 徐才妹

摘 要:幼儿的就餐问题是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笔者从日常教育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几种幼儿就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现象进行分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努力提高幼儿的就餐质量。

关键词:幼儿就餐; 行为习惯; 因人而异; 家园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111-001

会吃饭、吃好饭是孩子身体成长的基本保障,也是老师家长一个很大的愿望。然而实际学校生活中,孩子的吃饭问题总是让老师有些头疼,对于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小班幼儿来说,就餐问题就更为突出,如何保证他们在午餐时吃得好、吃得饱,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根据幼儿就餐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努力提高幼儿的就餐质量。

现象一:“愿吃不会吃”

案例:那天中午,大多幼儿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饭菜,只有几个幼儿没吃完,而本学期刚入园的嫣嫣小朋友也在其中。她拿着自己的饭碗来到我身边,告诉我她不吃了。我一看还剩了很多,前几天出现的一个情景忽然展现在眼前。那天是嫣嫣因为生病休息多天后来园,午餐时她说不要吃饭,李老师细心地喂她吃饭,嫣嫣很配合李老师,一大口一大口地吃了两份饭菜。这么一想,我便弯下腰,拍了拍嫣嫣的肚子,边作听肚子的声音,边说:“嫣嫣,让老师听听你的肚子有没有吃饱好吗?”嫣嫣听话地点点头,我又说:“哎呀,你的肚子告诉老师,你还没吃饱呢,我们再吃点饭好吗?”嫣嫣的头再次点了下。我边组织其他幼儿玩自己带来的小玩具,边喂嫣嫣小朋友吃饭。嫣嫣居然和上次一样,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喂给她的饭菜。碗中剩下的饭和菜还有一点点的时候,我让嫣嫣自己吃完。不一会嫣嫣就吃完了,脸上露出愉快的微笑,身体也不停摇摆起来。那么,她为什么一开始却表现出不愿吃饭呢?通过我的观察和与嫣嫣家长的交流,我发现她平时在家里都是家长喂饭,所以到现在还不会使用餐具,于是在幼儿园午餐时便“草草了事”。

分析:有的幼儿饭量很大,胃口很好,但在家里吃饭却要靠家长喂,在幼儿园里就不会使用餐具,常常吃不饱。对这部分幼儿,一要求家长配合,在家教育幼儿自己进餐;二要在园鼓励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小班幼儿只要老师一个小小的动作,或一个小小的暗示,就能愉快地完成任务。

现象二:“会吃不愿吃”

案例:一次午餐,有个菜肴是茶叶蛋,好多幼儿喜欢吃。我想今天午餐效果会很好,哪知我的想法错了。几个爱吃蛋的幼儿,早早地上来拿蛋、舀菜汤。因为我们事先把蛋壳剥掉,幼儿上来舀菜汤,顺势就把蛋放入菜汤,这样幼儿边喝菜汤边吃蛋,不会噎着。始料未及的是:几个幼儿菜汤、蛋白吃完了,蛋黄却静静地“躺在”碗里不愿下口。我就想着该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把蛋黄也“消灭”掉?

我走到一名幼儿身边,把他不吃的蛋黄重新放入碗里,说:“老师帮你再舀菜汤,老师今天要把蛋黄变个模样。”接着我用小勺把蛋黄压碎,再搅拌。菜汤变黄了,幼儿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我告诉幼儿,这是蛋黄糊糊,可好吃啦,来尝尝香不香。我的暗示起到了作用。不喜欢吃蛋黄的幼儿,也纷纷要我帮他们做蛋黄糊糊。

分析:在幼儿园里,离不了一些幼儿对饭菜挑挑拣拣的情况,因为这些幼儿在家里就常常挑食。小班幼儿对于食物的要求有不确定性,他们对食物的喜好常常会受到身边人对食物喜好的影响。如果有一个孩子表示不吃这种食物,别的孩子就会想到自己是否该吃。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对某一食物表示不喜欢时,就认为自家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了,并时常挂在嘴上,有意无意中强调了孩子对某种食物的排斥。有的家长还来园告诉教师,要求教师对自家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不要强迫孩子吃。我们对于家长提出的要求表示理解的同时,会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明白幼儿挑食的害处。

在午餐时,我们教师会想方设法来帮助孩子改进挑食的不良习惯,对这类幼儿一要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比如改变食物的形态和口味等,就像今天午餐中的菜肴蛋黄,我通过巧妙地把蛋黄变成蛋黄糊糊,并暗示幼儿蛋黄糊糊是香喷喷的,来诱发幼儿把营养丰富的蛋黄吃下肚;对不愿吃肉的幼儿,老师可用游戏的口吻说:“小老虎最爱吃肉了,你看他们吃得多带劲。”以激发幼儿的食欲。二是盛饭菜时,第一碗要盛得少一点,这样幼儿可以尽快吃完,从而增强幼儿吃饭的信心。

现象三:“吃饭慢腾腾”

案例:前些时日出现的午餐情况让我很惊讶,一段时间以来,坐在姚廷伟一桌的孩子有八个,每次都有六个孩子慢慢吃着,饭不见少。有一次我便故作严肃地说:“今天谁也不许剩饭,谁吃完就带谁出去玩”。命令一下,一会儿就有两个幼儿拿着小碗让我们看他们的碗,对着我们说吃完了。其他几个幼儿知道今天的情形不对,马上低下头吃饭。这时我就说:“老师要带小朋友出去玩了,你们马上吃完,老师和小朋友再等你们一会儿。”这样还有四个幼儿看到了希望,因为老师和小朋友在等他们,也加快了速度。

分析: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这几个孩子平时在家的就餐习惯较差,从小养成了边吃边玩的习惯,导致吃饭时间长、速度慢。于是我便一方面建议家长在家里尽量配合幼儿园的要求进行教育纠正,一方面调整这几个孩子吃饭时的座位,让他们分别与就餐习惯较好的幼儿同坐,发挥习惯较好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

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习惯,需要因人而异地解决理念和方法。同时,幼儿午餐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爱和理解”。即:老师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他孩子的爱和关心,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于一些不良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做好家园沟通,先转变部分家长中的错误观念和老师自身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不足,联合家长朋友们统一教育方法,共同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