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思考
作者: 丁卫平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关键字: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159-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现代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体现创新,而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变“应试”教育为创新教育。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同仁所关心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中小学生认识事物和驱使探索行动的心理动力。中学生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喜欢寻根究底的提问。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理解认识这一规律。要启发并鼓励学生发问,并实事求是、耐心诚恳地给予解答。如在练习跳远时为了提高学生越过水平障碍的能力,在踏板前拉一根适度高的皮筋。这一方面引发学生练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由此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拉皮筋。很多学生回答是为了跳得更远,也有的同学回答是为了掌握蹲跨式的技术动作。他们回答得都对。此时教师让学生在不拉皮筋的场地跳的远度与拉皮筋后跳的远度进行比较,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练习兴趣十分浓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表现在器材的变化,和场地的布置上,学生都因好奇而参与活动、探究其中的奥妙、想象新的练习手段、激发创新的心理欲望。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1.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发挥群体创新合力
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且有争强好胜、善于表现的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某一项活动、技术规格探讨研究,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即发散性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只提出动作方法、规格要求,让学生分组探究练习方法、活动技巧等。例如,游戏“三人行”,在规定的练习距离内三人并行,其中一人双脚不得着地,方法由学生去研究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并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组织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注重师生关系的友爱协作,鼓励学生自我表现,注重个性发展,肯定并激励学生的创新尝试,为学生发挥创造潜能提供机会和条件。
2.教学中要鼓励提问、提倡质疑
创新性教学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育的条件。然而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对问题有感知并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提问、提倡学生质疑。我们过去的教学太习惯于“定式”和“正向思维”。忽视“悬念”(问题)和“逆向思维”(质疑)。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鼓励提问、提倡质疑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①教师要加强备课,善于设问。讲解动作技术规格时,注意留有悬念。在学生通过练习获得一定感知之后,再提出问题。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开始只讲跑的技术方法、呼吸方法,待学生经过一段练习,感知生理变化过程之后,教师再讲什么是“极点”、什么是“第二次呼吸”。②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可采用“讨论式”学习,练习中注意学生的“选择性”,对于学生求新求异的表现不要盲目地否定批评,更不能指责,在弄清学生意图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倾听和启发,做到循循善诱。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学内容,以形象化的演示模拟实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作要领,进而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和规律,以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创设最佳训练效果,我们曾经让学生回忆短跑运动员奔跑时的样子,由此展开联想,想象与之相似的动物,以唤醒学生的潜意识思维,随后放豹子追逐羚羊的录像,帮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慢镜头回放豹子由起跑──—加速──冲剌──捕获猎物(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学生在有了直觉思维的情况下通过小组交流,创新出短跑的技术要领,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渴望,这时再让学生自由结合训练,逐步完善掌握的技术动作,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锻炼激情和各种锻炼方法,也取得了优异的锻炼佳绩。这一事例启发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和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应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走创新学习之路,使我们的教学“向着创造之路迈进”,从而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心中的期望和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蒋守铭.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1999,5
[2]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蔡日增.创新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4]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