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广电工作者的精品意识

作者: 陈曦

摘 要:电视节目精品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在创作思维上要具备创优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作激情,只有这样才能将精粹、精华、精彩的作品呈献给观众。

关键词:广电工作; 新闻节目的创新; 观众赞赏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177-001

创优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目标,是精品节目的基础。广电工作者眼里的创优,就是习惯上说的好新闻,多指在各级新闻奖评选中获奖的作品。由于种种原因,基层电视台创造好新闻的机会与各大媒体相比,不是很多,有些电视台为此专门成立创优攻关组,研讨好新闻的写作方向,在抓到好新闻素材时集中力量写作和修改,但这些作品也偶尔只是星光一现,它代表不了电视的精品或精品电视节目。如果我们树立正确的好新闻意识,以这种做好新闻的精神,逐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新闻敏感性,抓住每一个好素材,精雕细刻每一篇作品,认真做好每一期节目,这就不难办出优秀的精品节目。有吸引力的节目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要具备个性思维

基层电视台创造优秀的节目,首先要具备个性思维,这也是节目极具冲击力和吸引力的一个兴奋点。基层报道就是个性化节目的闪光点,地方电视台节目必须有别于中央及省电视节目。要主动追求与大台在题材上的反差,在宏观报道上我们处于劣势,而微观上对于来自基层的报道,恰恰是我们地方台的优势所在,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人在基层,身在基层,少了中间环节和深入基层的思想障碍,多了切身感受和深入认识,最鲜活的新闻事件就在身边,从受众心理上讲,大多观众都喜欢看身边熟悉的人,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同时,也具备地方语言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质,所以来自本地的基层报道就是贴近群众的好题材。这几年我台开办的节目很多都是从关注民生,做贴近性节目入手,大大提高了节目收视率,观众有回信,网友有回帖,有表扬节目的,有参与评价的,有反映问题提供题材线索的。去年我们精心策划和组织拍摄的“百年难遇的洪水冲毁了我们家园后”的素材被很多大媒体索要和采用,同时,这期作品还获全市好新闻奖。这说明打造个性化特色电视节目更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第二,要具备本土化思维

精品节目必须具有本地化,它是一个节目赖以生存的基本地壤。所谓本土化,就是受众区的文化,思维、民风、信仰、知识和技术等地方特色的环境体现。一个地方电视媒体做出的节目失去了本土化思维,就必然失去受众群体。本土化是富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如黄土文化、黑土文化、红土文化,我们中原的黄河文化,这都是些大区域的特色文化,而大区域中又有一些小区域文化恃色,因此,基层县级电视台结合小区域文化,利用它富含接近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使我们的节目更具人情化、人性化,给观众亲近的感觉。

本土化节目具有唯我而非它的特性,我们拍本地人,说本地事,给本地观众看。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的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四季分明,适宜种植小麦玉米,丘陵山区面积广大,适合养殖。我们这里的一个县就是因为养殖大白山羊而闻名全国。为了推广这个技术,我台经过精心选题,策划和组织拍摄了这个节目,并且把故事性和技术性相融合,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欢。

随着各类电视节目数量的增加,自然会使地域特色和本土气息浓郁起来。因此本土化节目倍受观众的接受和宠爱,甚至受到本土外观众的喜爱或更多更广的人类的关注和探寻,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必须是民族的”道理一样,本土化正受到电视传媒的重视,并越来越不可替代地成为品牌和精品的重要条件,电视广播节目本土化正在绽放着夺目光彩。

第三、要具备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新闻工作者永远的追求,是精品节目的关键。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电视媒体,尤其是地方电视台要保持其影响力,节目样式的创新是最重要的途径,电视以声像并茂、流动的画面、缤纷的色彩而受到观众的喜爱,电视的优势是可以兼容多种表现手段、多种艺术表现。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电视节目运用新技术、新设备,使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娴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充分挖掘和创新报道样式,从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体验式报道等形式不断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使电视节目更具贴近性,从而达到从群众视角来报道的效果。创新的栏目要从一开始的筹划定位,就要朝精品化发展,以人为本,办好办活节目,从内容上创新,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要做到采编制互动上的方法创新。地方电视工作者身居基层,贴近生活,让编辑记者一起走进新农村,深入实际生活,切身感受社会的变化。要求采编人员参与到每一期节目的选题、策划、外采和制作全过程,充分运用互动沟通这一手段,进入到节目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贴近实际才有创新的平台,只有贴近火热的生活,才有创新的基础,只有贴近人民群众才有创新的源泉。这样才能以创新实现和增强节目样式的多样性,整体节目的现实贴近性,创新是在发现中进行的,在进行中开掘的,在开掘中提炼的,在提炼中升华的,最终锻造成精品。

激情是保持新闻工作者永久的青春,是制造精品的来源保证,精品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它需要有一个工作激情的环境,有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作队伍。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和鼓励电视工作者树立精品观念,增强精品意识,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奖励精品,惩罚劣品,为记者的热情“火上加油”为他们撑起一片发挥创作激情的空间.这是扶持精品的首要条件。

创造精品节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体现。只有我们增强了精品观念,立志争精品,基层电视台才能不断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精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