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 主体为先
作者: 王香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作用是实现教学目的,获得最佳课堂效果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历史学科; 主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68-001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其潜在的能力和个性倾向。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教学中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多用鼓励性语言引导他们克服学习障碍,自主学习。如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故事讲得很精彩”、“你的语言表达非常准确”,学生在得到老师的激励和赏识后,学习热情通常会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二、让学生动手实践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达到学生会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要取得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摒弃做课堂权威的心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填灌式的历史课让学生感到历史距离他太遥远,听起来枯燥无味,了无兴趣,没有兴趣学生怎么会主动参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去做,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历史的真谛。例如在学习活字印刷术时,我让学生用胶泥、橡皮、小块萝卜等做出活字,再用墨水把字印出来,当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时,个个充满了成就感,仿佛每个人都是发明家了。正是这次难忘的经历,使学生对活字印刷术有了非常深刻的直观印象,对其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又如,在学习古代青铜器艺术时,让学生使用橡皮泥制作青铜器,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象、创意,去创作一件件自己的作品,通过活动,学生对“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等的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更惊叹古代人民的创作智慧。从这些活动可以看出,历史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浓厚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真正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二、开发乐学的天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积极主动。要想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就要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去欢乐、激动和成功,把课堂变成学生乐学的天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有多种途径。(一)精彩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够一下子紧扣学生的心弦,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随之产生。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我用多媒体先给出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图像,再配以《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跟着哼唱,有的说起自己所熟悉的人物故事。这时,我适时指出:“电视剧中我们能够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小说家笔下的创作,真正的三国是怎样的呢?”学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二)利用多媒体,把图像、声音、动画等带入课堂,使学生喜闻乐见。如在学习《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时,利用动画把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生兴趣大增,学起来怎能不积极主动?(三)让学生多动。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手,主动参与教学,并在实践中获得多种能力。如在学习汉字演化时,我让学生试写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字体,培养其对书法艺术的喜爱;在学习山顶洞人人工取火时,让学生课余时间去体验如何能取出火;在学习纸的发明时,让学生有机会去参观造纸厂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学生对学习积极主动,越来越乐于去学。
四、指导自学,突出主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对于学生能够读懂的,教师就不要讲授,讲授不仅浪费时间,学生也无兴趣去听;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学,自觉学会自学的本领。若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是“授之以渔”,为今后在知识海洋里钓取更多的“鱼”,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通过自学,学生在阅读归纳,读图识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作为课堂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打造出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
五、角色扮演,感悟历史
有一格言说到“我听过,我忘记;我看过,我记得;我做过,我学会。”遥远的、静态的历史让学生感到陌生和枯燥。如何让学生融入历史中去体验、感受,我利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扮演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编历史短剧等,在演、讲、写的过程中去体会历史中的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如自编自演历史短剧商鞅变法中的商鞅舌战守旧群臣,通过学生的编写、扮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的变法决心、变法的过程、变法的成功及其深远的影响。又如,以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婚为题材编写、演出短剧,通过表演,学生深刻认识到文成公主远嫁入藏,极大地密切了汉蕃关系。在这些历史短剧的编写、表演中,演练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模仿一个当事人的身份去体验这一段历史,使得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对历史的理解更深刻。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