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讨
作者: 许中元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人权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育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物理教学的使命,达到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 创新意识; 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70-001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根据普通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变通和创新,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育出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首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人权利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都很熟知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学理论,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去充分体现却没有现成的可操作程序。在新课标下,传授高中物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物理教师的必然要求,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却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要树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和需要发展的主体的意识,要为创新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潜能提供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必须把教学中的主人权利交给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物理活动,指导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思考物理问题,使之具有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物理规律的意识,学会自主支配物理学习的时间,积极地参与各种物理活动;教师也应允许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出错,要让学生有安全、平等的感觉和主人意识,才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权利,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达到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前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通过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家通常都认为创造性思维大致包含以下几种形式: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视角,逐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维能力、物理规律的探究思维能力、物理问题的想象思维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而创造力测定的主要标志是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也是发散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倡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等方式去鼓励学生发散思考、自由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克服头脑中已有的定势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发散性地去思考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时刻体现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强化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完成创新教育的任务。
第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的监控下,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发展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创新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堂教学形式的开放、物理问题设计的开放、学生个性心理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开放的人文环境,营造出民主的、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立的探索心态,让学生在自由探索环境中获得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创设开放的时空环境,即在时间上不局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在空间上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将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后继续探求,将物理教学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创新教育的根本。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每一位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立创造型的教育观,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完成新时代赋予物理教学的使命,达到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珐雄.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在新.20世纪物理学概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雷洪主编.高中物理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