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朗读的艺术因子

作者: 卢进

摘 要: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关键。朗读的形式多样,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探究:游境生情“读”文本;图文想象“悟”文本;表演促读“现”文本;师生评读“品”文本;读来读往“延”文本。

关键词:朗读; 文本;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92-001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就几种朗读的形式谈谈看法。

一、入境生情“读”文本

1.入境——在熟悉、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练朗读

1.1明理“入境”。所谓明理朗读指导法,即是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读的道理,然后再反复练习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生所练就的朗读能力,才是真正的能力,即使换了语言环境,学生也会读,且读得好。运用明理性朗读指导法,关键是让学生明理,然后再进行训练。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中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对课文读懂,知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这基础上来练习朗读,自然就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了。

1.2激情“入境”。叶老说过:“作者胸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这样学生读来才会油然生情。诱发学生朗读热情,激活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

2.入情——强化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之入情

所谓“入情”是指表情朗读,要求朗读能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就是教师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说明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等。

2.1停顿。朗读中的停顿分语法和语意停顿两种。语法停顿要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按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语意停顿即强调停顿,要使学生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

2.2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

2.3语调。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词句中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是表达语句感情的一种重要朗读技巧。

2.4语气。语气是指朗读时的口气、情态,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

2.5速度。有的文章读得慢些,有的则要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同,参差变化;有的应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这种快慢变化必须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二、图文想象“悟”文本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三、表演促读“现”文本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一路花香》《九色鹿》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师生评读“品”文本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

五、读来读往“延”文本

文本的回读,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与句或段与段之间的来回反复地读。回读,使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追求独特的体验,追求多元的解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元的,但最重要的一元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学生在情感线上的回读,也就是多元解读中把握那最重要的一元,其余的元要围绕这一元,做到把握一元,发展多元。否则,课堂上的人文性就会偏离方向,造成人文性的缺失。其基本步骤如下:确立情感线—抓住情感点—围绕情感点回读—把握一元,发展多元。如:《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

1.读第四小节(写人类有了火种后的高兴心情),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人类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喜悦与开心。

2.读第六小节(天神处罚普罗米修斯),此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读出那种痛苦。

3.再读第四小节,你内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会怎样去读?(可能有学生会读出一种痛:我们人类有幸福了,可普罗米修斯却在受着痛苦!可相机表扬学生是一个有爱心、会感恩的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再回读第六小节)你刚才读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坚强、痛苦,现在还能读到什么?请读出你的感受吧。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总之,培养学生朗读不能游离于文本,要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蕴涵的情感,与作者达成共鸣。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超脱文本读出一种感谢、读出一种欣慰、读懂一种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实对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