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跳远助跑过程中的速度利用率
作者: 杨荣华摘 要: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助跑的任务是在发挥最大可控速度前提下,准确地完成起跳。因此,提高运动员绝对速度水平是能否在跳远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提高助跑中绝对速度水平的利用率是关键的关键。
关键词:助跑速度; 跳远成绩; 助跑速度利用率; 助跑技术
中图分类号:G8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170-001
一、前言
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助跑的任务是在发挥最大可控速度的前提下,准确地完成起跳。助跑速度应是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起跳前达到最高,因此可以说,提高运动员绝对速度水平是能否在跳远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提高助跑中绝对速度水平的利用率是关键的关键。
二、提高助跑水平速度的利用率的方法
1.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
运动员通常在丈量助跑距离之前,首先考虑自己的助跑步数(标准的助跑距离为男子45m,跑,18~24步,女子35m,跑16~18步),对于大学生来讲,助跑14步比较适宜。助跑的距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当时的跑道土质的软硬、气候、风向、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状态等酌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准备起跑时,起跑是很重要的,采用行进间起跑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初速度确定步点,但是不利的是起初的步长不同笔者认为运动员在确定步点前应该经过反复的丈量,直到很有把握为止,助跑加速的前三四步同样很关键,助跑的每一步必须强而有力,起跑开始几步需要的时间稍长一点,一旦克服了惯性,步频加快每步应用的时间也就相应减少了,助跑平稳而有节奏,在起跳前2~3步达到最高速,并尽量保持到起跳。但大量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运动员可以将助跑的最高速度保持到倒数第二步,但是最后一步的速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1),只有极少数运动员可以保持最高速。
助跑速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助跑运动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倒数第2步突然加大重心降低,延长了腾空与缓冲的时间,从而造成水平速度的下降,因此在助跑训练和技术训练中应强调正确的助跑技术,减少起跳前助跑动作结构的变化,并注意观察助跑最后3步步长的重心高度的变化情况。
2.提高快速起跳能力
助跑水平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具有快速助跑的同时,还需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快速起跳能力。
2.1起跳速度。运动员跑至起跳板时速度对最后的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时它们之间并非完全成正比关系,如果在起跳一瞬间降低了速度,那么就不可能跳出好成绩,一位优秀的运动员首先必须是一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其次还得掌握快速起跳,才能取得好成绩。
2.2起跳角度。通过起跳获得必须的垂直速度,并尽量保持水平速度,才能使身体腾起,最理想跳远的腾起角约为19°-20°。一般情况下助跑速度越快腾起角越小,决不因为加大腾起高度而牺牲水平速度。
2.3起跳高度。起跳高度与身高有很大关系,为了达到理想的起跳高度,矮个子运动员更要积极有力地起跳,使上体最大限度地呈直立姿势,从而产生较大的垂直速度,为跳得高或远奠定基础。
3.提高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和踏板的准确性
在训练中应把助跑节奏的稳定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好。
3.1起跑姿势、加速方式和助跑节奏相对固定。特别是起跑后第一步的步幅和节奏对助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应准确把握。
3.2适当设置助跑标志。为了助跑更加稳定和准确,可在助跑途中设置标志,标志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助跑时的注意力和连贯性。设置标志为的是增强助跑的准确性和起跳时的信心,提高助跑速度或是在维持速度中进入起跳。
3.3在长期的训练中应确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距离。
三、结论
1.在跳远训练过程中,对速度能力的提高应加以重视,必须加强这方面的专门训练。
2.对跳远运动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助跑最后10m 的分段速度后 使最后5m助跑速度达到最大。
3.有把握正确的助跑技术,提高快速起跳及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和踏板的准确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助跑的水平速度。
4.在提高水平速度利用率的同时,我们还应努力提高绝对速度,因为水平速度的利用率再高,而绝对速度水平很低,同样达不到快速助跑的目的。只有两者一起抓,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全国体院专修通用教材.田径.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教练员训练指南.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张晓军.平跑速度对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科技论坛,200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70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