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晨间锻炼 增强幼儿体质

作者: 陈亚芬

摘 要:晨间锻炼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有序的晨间活动,可以使幼儿积存一夜的精力得以宣泄,促进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发展,从而使幼儿能精神百倍地去迎接一天的新生活。

关键词:幼儿; 晨间锻炼; 增强体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05-001

晨间锻炼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但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玩别的游戏,如“办家家”、“超市”等,有的幼儿拿着体育器械和同伴追逐打闹,有的幼儿索性站着不动看别人锻炼。总而言之,幼儿在晨间锻炼中缺乏目的性和能动性,晨间锻炼的质量差、价值低,严重违背了“通过晨间锻炼增强幼儿体质的”锻炼目的。经笔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导致出现以上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师重视度不够导致晨间锻炼管理不佳

幼儿的一日活动包括体育锻炼、集体教学、区角游戏、生活管理(来园、离园、点心、午餐、午睡、如厕等)等诸多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集体的教学活动比较重视,而对其它活动的管理则存在可管可不管的心态,只要在确保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自己去玩。但是,我们鼓励教师尊重孩子,并不是要放任孩子,也不是让孩子毫无目的地发展,而是“既要适合幼儿现有的动作发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晨间锻炼中教师如果长期放任不管,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都很难保证有所提高,更谈不上增强幼儿体质了。

二、教师缺乏计划造成晨间锻炼组织低效

当前,教师虽然能对一周晨间锻炼的内容进行编排,但是在晨间锻炼组织实施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随意性较大、没有目标或者目标缺乏系统等状况。这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玩的器械是临时选择的,想到玩什么就玩什么,而有的教师,虽然根据计划进行内容的选择,但是在晨间锻炼的目标上未能提出动态的要求,幼儿的运动密度和力度都不能得到提升。

三、教师精神状态不佳影响晨间锻炼的趣味性

在晨间锻炼中,我们会看到有些班级的活动气氛高涨,而有的班级则非常沉闷,还会听到不少孩子说“老师,我不想玩了”的话语。同样一个活动内容,在不同老师的带领下为什么效果会截然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组织活动时的精神状态,好的教师能以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的情绪,采用游戏化的方法代替纯粹的技能训练,赋有趣味性的晨间锻炼能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保教人员配合不到位阻碍晨间锻炼有序开展

由于晨间锻炼都在户外进行,又是全园同时进行,所以教师既要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又要管理幼儿的活动常规,有时甚至还要与个别晚来的孩子家长进行简单必要的交流,因此保教人员之间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要。很多时候,主班老师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而辅班老师和保育员做得相对欠缺,导致活动情况出现混乱的局面。

为了能够使幼儿在晨间锻炼中快乐地运动,从而有效地增强其体质,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一:确立专题、提高重视

针对教师们对晨间锻炼出现忽视的心态,我园在起初工作布置中,将“晨间锻炼的设计和组织”列入了学期重点工作中,并确定了专题研讨的具体时间,为教师在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引导教师从意识上改变,将晨间活动的地位提高到等同于集体教学活动的角度,打消教师们偏颇的想法。

策略二:多元发展、目标递进

为了我使我们的晨间锻炼在内容的安排和目标的达成度上体现系统性与有序性,我们在设计幼儿一周晨间锻炼的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多元发展。一方面尽量避免因每次活动内容单一造成幼儿身体局部负荷过大,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在游戏时要兼顾幼儿走、跑、跳、投、钻、爬、拍以及上下、左右肢体都得到均衡而协调的发展。基于此,我们每天的晨间锻炼内容都可以有所不同,比如适合小班的晨间锻炼有:周一是“过小桥”平衡游戏,周二是“蚂蚁搬豆”钻爬游戏,周三是“打大灰狼”投掷游戏,周四是“小兔拔萝卜”连续跳跃游戏,周五是“上高山”攀登游戏。这些活动每周循环,但每周的目标都要有所递进。这样,既使幼儿对活动有新鲜感,又能不断提高其运动能力。

策略三:巧用游戏,增加趣味

单纯地练习某个动作,幼儿很容易感到乏味,因此,在晨间锻炼的活动设计中也应多以游戏化的情节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就是《纲要》中所说的“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如:在带领幼儿练习踩高跷时,教师可创设“小动物过森林”的游戏情节,用矿泉水瓶将场地布置成小树林,幼儿扮小动物在“树林”中踩高跷。这样,幼儿为游戏化的情节所吸引,自然而然就积极投入了。又如走的活动设计成走小路、走障碍物等,投掷活动设计成“打大灰狼”,平衡活动设计成“过小桥”、“过桥取物”等,利用丰富而有趣的内容及形式,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晨间活动,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对于中班后期和大班的孩子,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喜欢参与竞争性的游戏,对一项动作技能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竞赛式的方式,促进和激发幼儿的比赛热情,鼓励幼儿多练习。

策略四:配合默契、适度调控

在晨间活动中,我们需要保教人员的一同参与,在各尽其责的前提下,又要默契配合。比如:主班教师负责组织幼儿如何开展活动,辅班教师师负责管理幼儿常规确保活动有序进行,保育员负责关注幼儿运动过程中的身体情况等。这样细致的分工与合作,可以有效避免在晨间锻炼中教师的消极管理和幼儿的捣乱行为。

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动作,我们对晨间锻炼进行适度调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组重点指导与全面指导相结合,集体练习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锻炼。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又能使我们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应有的锻炼。

总之,晨间锻炼是一日生活的首要环节,是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方法。只要我们能充分把握晨间锻炼这个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意识和兴趣,最终就能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