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的英语语言意识
作者: 赵鹤摘要:本文从三种现象入手,分析在中学生英语“听读”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视听信息、语篇视角、任务设计和(跨)文化目标,来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
关键词:听读教学;英语语言意识;(跨)文化目标;语篇;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22-001
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如下的现象。
现象1:做英语选择题时,第一次凭感觉选择了A,经过反复考虑之后改为c,结果,A就是正确答案。
现象2:和英国人交流时,习惯把别人的话译成汉语,再把自己想说的话译成英语,以母语作桥梁与别人沟通。
现象3: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校英语成绩很不理想,但移民到加拿大才两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上述现象都和“英语语言意识”有关。它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语言意识运动,以Hawkins等学者为代表的语言学家针对当时盛行的交际教学法,忽视甚至完全放弃语言形式的教学而提出的,现已被人们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本文着重探讨在“听读”过程中,笔者如何来培养中学生的语言意识的。
一、视听信息下的中学生英语语言意识的培养
在“听读”教学时,笔者选择一些英美文化信息含量丰富、视觉艺术种类众多、艺术欣赏价值很高的材料。大量细节和真实的视听信息不仅有利于对书面信息的理解,还能激起中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注意力、好奇心,进而提高对语言现象的注意力、敏感性和观察力,以达到培养中学生自己发现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的目的。
对于《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3 Let’s celebrate拓展“听读”教学时,笔者罗列了英美国家重要的10个节日展示给学生,既有画面,又有地道的英文解说,从视听两个方面以刺激。经过20分钟的学习。85%的学生能说出8个以上的节日名称、饮食和相应的活动。
二、语篇视角下的中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
1.以词汇为依托树立中学生的语言意识
词汇系统既是语言意识培养的基础环节,也是语言意识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大部分英语教师对于词汇的教学认识不够深刻,只是在语篇教学中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只会认词,不会辨词,或者辨词只停留在语法层面上的区别,而不会进行词义的合理延伸和词性的灵活转化。教师应构建语境,对词汇的内涵和词义的合理延伸进行指导,避免孤立地讲解生词。教师应该加大“听力词汇”和“阅读词汇”的训练力度,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良好的英语语言意识的内涵。
2.以篇章为栽体加强中学生的语言意识
若说依托词汇,借助的是小语境,那么,借助篇章,针对的却是大语境。良好的语言意识对语言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使语言学习者获得关注语言作用、洞察语言本质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目标语,处理语言使用时遇到的障碍和满足更高层次的使用目的。
Carter认为,语感是学习者对语言功能及其形式的一种敏感与意识的不断提高。
语感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而获得的语言直觉,看似不加思索,实际是旧知识的正面迁移,也就是“语言经验”。语感的培养是语言意识培养的初级阶段,而语感本身也是语言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如“现象l”中所说,学生在大量的训练之后获得语感。
三、任务设计中的中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
在“听读”课堂教学的训练题的设计上,笔者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利用鼓励探索式、发现式和互助学习方式来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认知技能和思考技能。利用资源的意识和技能,教会学生总结概括、提取归纳、归类分析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英文诗歌时,让学生发现诗歌的写作和阅读规律后,创作英文诗歌。
四、(跨)文化目标下的中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重视语篇中的单词语音、语调的标准,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正确性,还要重视语言产生和发展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引导学生依照母语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恰当、合理地训练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策略。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中外文化差异,让学生在跨文化中感受文化之精髓,领略语言之神妙,从而提高语言功底、审美情趣以及文学素养,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语言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文化意识中渗透语言意识,在语言意识中感受文化差异。
通过学习英语语言文化,不断反思汉语语言和文化,实现两种文化自觉意识。正如“现象2”中所显示的,从而摆脱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使两种文化体系中的概念系统既相互独立,又能够自由转换。
五、结束语
总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中学生具备了语言意识,才能从容不迫地领悟语言,充分地体现或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运用的可能性,发挥其潜在的语言潜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在培养中学生英语语言意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carter,R.onald(2003)Language awareness.ELT Journal 57(1)。 [2] JHawkins,E.Awareness of language[M].Cambridge:Cup,1984。
[3]刘新群.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高考写作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9)。
[4]黄波,论英语意识的培养必须植根于文化[J].外语学刊2010(2)116-117。
[5]谢瑞莲,论语言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宁德师专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