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化学史教育的实践与建议
作者: 张琴摘要:在新课程目标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下,中学化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化学史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论证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化学史教育的必要性,并就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化学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对教师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1-001
中学生了解一定的化学史知识,认识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思维,提高科学品质,也有助于推动其他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化学史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何进行化学史的教育?采取何种形式?以什么尺度为限制?能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是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阅读过《中学化学课本中化学家史略》、《化学通史》、《化学史简明教程》等等书目,感悟颇多,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觉得进行化学史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1.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
我国古代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化学方面的成就位于世界之最的就有许多项,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火药、造纸)跟化学有关;中国古代的道士(炼丹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家;中国最早发明了染色、酿酒;最早进行冶金和烧制陶器……这些化学成就在中国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进程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了解到我国古代化学史上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元素、物质的发现及科技、理论学说的发展历程
中学化学教材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元素、化合物知识及一些重要的学说、理论。这些知识、理论体系积累到现在并非一日之功,要经过许多化学家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才能获得。如氧气的发现和命名:据说最早发现氧气的人应为唐朝的茅华,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的舍勒,他在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02,并将之命名为“火空气”,后来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又将它称为“脱燃素空气”,最后才由法国的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定名为“氧气”;再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分子论的创立、古代的炼丹术到今天的冶金工业……通过这些史实的教育,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首先,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有探索和怀疑精神;其次,科学不是空想,要有大量的实验来证明,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最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不变的真理和定律,科学是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创新和前进。
3.化学家有代表性的生平事迹及成就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化学从古代的炼丹术演变为今天的一门主要学科,并且已经在与其他学科糅合的基础上生发出许多边缘科学,化学家们功不可没。正是由于他们的劳动和智慧,人类社会才得以进步,才能创造出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他们身上,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东西:
3.1爱国精神,如怀着工业救国理想,冲破重重阻碍发明“侯氏制碱法”的范旭东、侯德榜,以及立志报国的居里夫人。
3.2奉献精神。如为献身科学、终生未娶的道尔顿,电解制剧毒氟气的法国化学家穆瓦桑,及创设诺贝尔奖的诺贝尔等人。
3.3探索精神。如发现笑气、钠、钾、镁等活泼金属的英国化学家戴维等。
3.4科学态度。如不接受现成说法,重在实验的拉瓦锡,敢于怀疑和探索的波义耳……这些品质,这些事实将成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而使之受益终生。
二、教学的形式
1.开设专题讲座
将化学史知识按系统分为几个专题,如“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中国的化学家”、“外国的化学家”、“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等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讲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节约了课内的时间,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学
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自学;也可以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或播放有关的音像资料;在学生自学后,采用有奖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品质。
3.实地参观、访问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或到化学家故居、工作过的实地去参观、访问,或组织学生听学科发展有关的专家讲座等等,使学生置身其境,受到感染。
三、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化学史知识
教师教学前必须要阅读大量的有关史料和书籍来充实自己,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善于从大量的史实中选择适当的典型的知识组成系统,以便进行讲座或教学。
2.教师必须有辩证的思维,要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问题
教师是一个史实的分析者而不是鼓动者或批驳者,在教学时要尽量客观,不能全部捧上天,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如在介绍中国化学古代成就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科技史中曾经拥有的地位,也要让学生感觉到中国目前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上;在介绍化学家的生平事迹时,既要让学生看到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又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缺点、不足,甚至是反面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以古为鉴,扬长避短,去伪存真的目的。
3.教师必须从中汲取营养,做到教学相长
化学史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教育学生,教师也应该从中吸取精华,得到启示,做到尊重事实、严谨治学。不断探索和前进。使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在教学上有更大突破。
总之,在新课程化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十分必要,它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而且在培养学习态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等方面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教学规律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找出史实与科学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让化学充满人情味而变得生动起来,最终达到增长学生才识,提高学生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保章,董德沛.化学史简明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化学1》《化学2》及相关选修教材,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