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色创给力课堂
作者: 姜侠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图文并茂,互助合作,寓教于乐,拓展提升学习能力,构创给力课堂。
关键词:合作互助;主体主导;给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78-001
社会在发展,教育观念和考试制度也在不断改革。这种变化让我们萌发了民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和普遍适应的价值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未来,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价值观,对历史课程的教学进行大胆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换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往往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了追求达标率、优秀率等的教育潜规则,把参考答案当成了唯一的标准答案。在教学中,很容易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新课程理念科学地告诉我们人类学习过程的认识规律,学生是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习上孤独的苦行僧。这种教学情况下的师生角色观念和师生关系也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要求,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时代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其主体性发展得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就愈能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成为成功的、愉快的合作学习者。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促成自身角色的转变:毕竟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导者。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情境,贯彻启发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索,互相交流,大胆发言,及时反馈,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二、重科学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图文并茂
心理学有一条原则:差异的刺激能使人们产生新颖、复杂、惊奇的感觉,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心切,如何把知识生动、形象、鲜明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是当前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单调的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抑制的心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许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不是学生主观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学生生理的和心理的客观原因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简单乏味造成的。我认为,即使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单调重复使用,时间一长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使其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坚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括改变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文字与图像、声音的结合,给学生以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构建图文并茂的画面,无论是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教学的效率都比平面的教学枯燥乏味的讲解要有效许多。
在利用多媒体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脑子,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自主活动和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做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心旷神怡的心境和浓郁的兴趣。
三、互助合作,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效率
互助即合作学习,注重的是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互动),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指导、检查、启发、鼓励、监督,展开和谐竞争,互动合作,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可能是编剧或评论员,建立在完全平等、民主教学关系上的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师生教学相处,和谐奋进,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在教学合作过程中,用微笑亲近学生,教师的微笑给学生学习增长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用激情和幽默感感动和吸引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能够深深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也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处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可说、可演、可唱、可跳、可写、可画,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给力。
四、研究性教学,拓展提升学习能力,构创给力课堂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每册书都有几节活动课,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由老师向学生发射信息,独占课堂,代替学生思维的局面,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情境,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材料。
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知识,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探讨解决,反思总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发言、讨论、辩论、竞赛、板演、测试等多种方式,大胆地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落实,当学生出现卡壳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就会印象深刻,收获颇多,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转变观念,建立和谐的课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把握好角色,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效益,刨给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