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对幼儿美的人格的影响
作者: 傅静静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活动是儿童教育、生活的主要方式。而民间游戏是一种广为流传、深受幼儿喜欢的游戏。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有助于发展社会交往意识;摆脱自我中心、有助于体现认知发展价值;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关键词:交往;意识;发展;能力;交流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26-001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在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小游戏,这些游戏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广泛的地区性和独特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有用武之地。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有助于发展社会交往意识,摆脱自我中心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员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2人)、《挑花线》(2人)、《蹲蹲孵小鸡》(小组游戏)等,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地更换角色,也会自然地产生“领袖”,自然地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地融入积体、参与游戏。
二、有助于体现认知发展价值
1.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处于放松状态,可以大胆地说话,作为游戏伙伴的教师对幼儿所提的要求,幼儿也会乐于接受,很快就会变得敢说话,语言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在玩民间游戏中带动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孩子。孩子在民间游戏中尽情地玩,尽情地说,在玩中学到知识。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口语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而且游戏中的儿歌和童谣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还包含着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如:《荷花荷花几月开》、《金锁银锁》等,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及风俗习惯改编游戏童谣和儿歌,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使孩子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
2.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
民间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蹲蹲孵鸡”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弹球”、“跳格子”等游戏,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体质。
民间游戏的开展,消耗了幼儿的体能,增加了幼儿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民间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再加上孩子们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机体产生饥饿感,孩子们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不用老师家长催促,吃得干干净净。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它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在民间游戏中,不乏此类游戏。如:《跳格格》,引导幼儿边跳边数数1、2、3、4……也可按单数跳1、3、5、7、9和双数跳2、4、6、8、10。为了帮助幼儿建立一一对应的概念,格子上分别画有小猫、小狗、小猴、小兔以及他们爱吃的食物。老师引导幼儿掌握每种动物及每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再要求孩子们来跳格格,孩子们在看看、讲讲、玩玩中掌握了知识。又如《荷花荷花几月开》这首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又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数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知识。
三、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地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孩子,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实践表明: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民间游戏,已经自然融入到了孩子们的教育、游戏、生活中,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人格的发展。只要我们都来做有心人,认真发掘、采集,就能使民间游戏这块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间,植根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间,并且会放出越来越绚丽、越来越夺目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