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体教结合”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作者: 王彬摘要: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河北省“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体教结合;现状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51-001
一、前言
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解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加强“体教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按照经济和教育规律共同培育知识型优秀竞技运动人才,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关键。但是由于我省优秀运动员担负着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繁重任务,同时又受到教育部门现行学制和管理体制的限制,使广大运动员在接受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现实问题。若不能把握机遇、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河北省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河北省国家级、省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河北省省级传统项目学校;河北省省各市、县(区)级体育运动学校。
1.1研究方法。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
三、河北省“体教结合”的现状及分析
1.河北省“体教结合”现状
1.1国家和省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4所,有运动员5613人,各市、县(区)体校运动员9623人。省级传统项目学校180所,约有运动员17400人,各市、县(区)传统项目学校1180所,约有运动员11700人。河北省体育人才队伍排全国前十位。
1.2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多个项目出现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的现象,河北体育同样面临此困境,足球、乒乓球、篮球、田径、重竞技等多个河北省传统优势项目因后继无人实力滑坡。
1.3河北省“体教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主要有体育局和教育局、体育与教育管理人员、教练员、文化教师、运动员等要素组成。
1.4调查表明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时间为3.6小时,文化课学习时间为3.4小时,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年龄大部分处于高中、初中阶段、小部分处于小学阶段,而相同年龄的普通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约为8.06小时,与之相比,每天学习时间少4.66小时。由于每天的时间不变,运动训练要占用一部分时间,必然影响运动员的学习效果和时间。所以这样的学训时间安排并不科学。
1.5在对“体教结合”实施过程中运动员的出勤、喜爱程度、上课状况进行了调查,从数据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训练态度明显好于学习文化课态度。从访谈中得知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吃力;训练强度大,精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1.6教练员对学训关系认识、学训矛盾解决办法调查分析得出:教练员对运动员学习训练兼顾的必要性认识比较高,从另一方面说,教练员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练员对“体教结合”工作来说,相对影响最大。
2.当前制约河北省“体教结合”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
2.1“体教结合”缺乏明确的指导政策,项目体系布局不合理。教育和体育系统各自运行机制之间会出现较多政策性矛盾,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鼓励考核机制分离,系统间赛制分离,重复项目布局设点,后备人才流动受阻。
2.2县区级体育管理机构后备人才管理功能薄弱。由于体育、教育多为分部门管理,“体教结合”的协调渠道不通畅,运行机制很难稳定,客观上制约了河北省“体教结合”工作的发展,不利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2.3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现阶段,财政拨款依然是体育事业特别是基层体育工作发展的财力主要支撑。尽管近些年来河北省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省体育局也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扶持基层体校建设工作,但各市、县(区)发展情况不同的问题依然突出,绝大部分体校办学经费短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体校办学难度变大。
2.4科学化训练水平偏低,学训矛盾明显。当前河北省广大基层教练员和体育教师普遍知识结构简单,再加之受经费投入限制,训练设施陈旧简陋。导致学训矛盾日益突出,训练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训练效率不高,运动员成才周期拉长。
3.建议
3.1改革河北省“体教结合”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河北省“体教结合”工作开展。建议考虑县区一级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相结合,使“体教结合”管理渠道得到疏通,让管理运行机制得到完善。
3.2各级体育、教育部门将“体教结合”督导制度贯彻实施。切实加强对河北省“体教结合”工作的领导,对于“体教结合”工作有关的实际问题定期研究和解决,促进此项工作稳步推进。
3.3研究制定中专类体育运动学校纳入当地教育建设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办法,强化县区级体校与中专类体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适合河北省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线的青少年竞技项目培养体系和考评奖励体系。
3.4加强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编制数及加大各项政策奖励力度,促使基层工作有更多教练员投身其中。
3.5强化文化学习环境。要求广大运动员转变认知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对自身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教练的配合,文化课教师的积极引导,运动员家长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以此来共同营造更好的运动员文化学习环境。
3.6加大对河北省“体教结合”工作的投入力度。实施河北省“体教结合”试点计划,选择河北省各市、县(区)“体教结合”开展较优秀或者具备基本条件的重点学校,各级体育、教育部门对“体教结合”工作开展较优秀的单位实施奖励。
参考文献:
[1]张建廷,张桃臣,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
[2]吴佳琳,侯玉鹭,彭红,广东省优秀运动队在“体教结合”上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体育学刊2003。
[3]金昭延,对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2008。
[4]河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