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作者: 徐俊忠

摘 要: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实践性强,趣味性浓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它独有的教学特色。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06-001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或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杨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刨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主导一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它避免了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相互矛盾,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实践性强,趣味性浓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它独有的教学特色,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建构“任务驱动”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任务设计展示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而任务的突出应在学生的学习情景中产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求知的开始,这在信息技术课里体现尤为明显。因此每节课导入环节,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用精心设计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思考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积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驱动学习,并自始至终维持浓厚的兴趣。

我在进行《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教学时,正好是12月份,我就首先创设了一个盛大的圣诞节欢庆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然后提出“圣诞节你准备送什么礼物给你的朋友或亲人?”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接着我就抓住时机展示这节课的“典型”任务:今天我们一起来利用Photoshop制作一张圣诞节贺卡送给你想送的人。这样学生不仅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接受了任务,并激发了求知欲。

二、任务探索实践阶段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给出的“典型”任务相当于学生的主要的学习内容,而这个主要的学习内容还需要学生在小组或独立实践学习中分散成许多小任务来逐渐完成。这一阶段我把它分成了以下三个环节:

1、尝试、探索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以后,就会有动手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中质疑,于是,一个个的问题就是—个个的任务驱动着学生去学习,去探知,让新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钥匙。例如在《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教学中,当学生接受了本课的任务就是利用Photoshop。来进行贺卡的创作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网络课件所提供的素材,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尝试做一张贺卡。

2、讲解、演示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演示讲解的重要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演示讲解,更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的体现。同时教师引导时要注意引要引在关键,导要导在要点。我在教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时,有两个演示的点:第一个点是学生运用以前的知识和网上提供的素材去尝试制作贺卡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就是对制作的步骤很模糊,在这个点上,我详细地演示了制作的步骤,讲解时辅以准确、精炼的语言。第二个点是学生制作完贺卡后。这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学生是有差异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或者说掌握得模棱两可。这时,让学得比较好的学生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既让优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解开后进生学习中的疑惑。知识在讲解、演示中得到了更全面的渗透。

3、改造、创新

改造,即利用新学的知识对前面做的作品进行加工,使其更加完善,这是学生初步对知识的运用。创新,就是在完成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练习。例如,在课堂中,当学生初步完成了贺卡的制作之后,我即时给予了肯定,同时鼓励学生更进一步对贺卡进行美化,此时我加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打开想象的空间,“给你最亲的人,在贺卡上写一段祝福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可以小组完成,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也可以通过网上BBS与大家交流,方法可以多样,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课堂学生们都展开想象,互相合作,动手操作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贺卡。

三、任务评价评议阶段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很强,所以课堂教学的评价,更要立足干“教学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个利于学生畅所欲言的评价气氛,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自评、互弹。同时教师也要即时做出评价,教师的点评不需要太多,但要有引导,激励的作用。同时评价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除了借助于语言评价外还可以采取网上投票、文字评价等。例如:在教学中,我利用网络,让学生将作品上传,然后由学生在网上评价,同时对于好的作品我还利用彩色打印机,现场打印送给学生,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习的成果得以保存。 总之,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三个环节就好像一个三角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石,稳稳地支撑着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不管是知识的建构,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精心设计任务,让任务驱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会学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