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多美地音乐教学

作者: 邹小焱

摘要: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形式。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23-001

一、创设情境。激发感知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电视机、录音机、教学课件等教学媒体将音乐中的图象、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感官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及大屏幕投影,可以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音乐欣赏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审美活动;听觉在音乐欣赏中的确很重要,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世纪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创设情景能使学生更快的理解音乐。如:我在设计给学生们欣赏《百鸟朝凤》的时候,先用大屏幕展示出唢呐乐器的一些资料,使学生熟悉唢呐的形状和音色,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我没有放任何画面给大家,让孩子们积极想象。第二遍欣赏音乐时,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许多张优美的图片,使学生们深深体会到民间节日,民俗庆典礼仪场合那种欢乐热烈场面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热情、欢快的旋律,并启发学生想象百鸟争鸣、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辅助教学。培养自信

演唱课上,当学生们一起唱时,声音都比较响亮,但请个别同学单独演唱时,有的学生胆子很小,声音很轻,虽经一再鼓励,还是不敢大声的演唱。这样,其他同学在对他进行评价时,都会提到声音很小这一缺点,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就会对唱歌课失去兴趣。这种情况,是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的欠缺,并不代表这些学生就真的不能唱好歌了。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通过研究认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使这部分学生能够自信地演唱,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使这些学生更敢于表现自己。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运用带话筒录音机这一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拿着话筒演唱,经过扩音及优化音质的处理,胆小的同学也能将歌曲完成得非常好。同时,我发现那些胆小的同学,其音准、节奏也不一定差。通过话筒的运用,这些同学不会再因为声音轻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使这些学生更有信心上台演唱,更喜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了。

三、激发情感,启迪思想

在运用于歌曲的教学中时,多媒体又能够帮助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和家乡的热爱,对朋友的思念,用歌声更好地表达出来。

如在处理歌曲《雨花石》时,通过多媒体,我选取了一些在旧社会的孩子他们学习的场面和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的场面以及社会主义新时期孩子学习生活的场景。以结合解说的方式相对比,学生一下便进入到了歌曲所设的氛围中,这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同一,从而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四、音像再现。超越自我

在平时学习中,学生要了解自己的音乐表现情况,往往是通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评价来获得。这种评价是一种主观感受的反映,学生对自己音乐表现的客观具体的表现并不了解,如果能结合录音、录像听听自己的声音,看看自己的表演。这会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表现自我的活动,也更能说明自己的优点、缺点。更有说服力。记得有位学生老是唱不准“5”这个音,提醒了他几次,也没能改正,因为他根本不明白哪里错了。最后通过录下他的声音,让他分别听别人的正确的演唱和他错误的演唱。他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唱的“5”音老是有点偏低,通过训练终于能够唱准了。再比如学生在合唱时,也很难知道他们合唱的效果好不好,这时也可以通过录音,让学生们听听自己的演唱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从而指导学生该如何正确演唱,以最快的时间进入角色。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演唱要富有表情,老师也会示范如何根据歌曲情绪,运用不同的表情,学生悟性有差异,领会到的也有所不同,怎样让学生了解自己表演的对错呢?如果能够把学生表演的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学生就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表情、动作是否符合歌曲的要求,是否正确?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自身的音乐形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声图并茂,化难为易

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声图并茂,使学生获得非常准确的形象感知,对音乐教学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很好地进行化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如在识谱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伴随着音乐演示起伏有序的旋律线,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音乐有一定的感性概念,将从前枯燥无味的识谱形象化、生动化,变得有趣易学。在讲解乐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三拍子的摇曳、飘荡的特点,而拍子强劲、规整的特点等,只要用课件演示●○○或●○………并在这种跳跃的图示中加上富有节奏感的音响效果,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各种节拍的强弱点,及内在规律。而我执教的《欢乐颂》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我将高低声部用两种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分别录制了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哪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来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唱歌曲。再如,有些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较多,学生不易掌握,有V(换气符号)、#(升调符号)等,在歌谱显示时,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并不停闪现,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

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生动的视觉形象和优美悦耳的听觉艺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践,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能创造出一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走进音乐去体会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