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班级的若干策略
作者: 蒋佳佳摘要: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长期、细致的工作,班主任制定、施行的措施、必须向着创建和谐、平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着手,从而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使整个集体向着有序、良性的方向逐步前进。
关键词:班集体;班主任;和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58-002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一个班集体只有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班主任设法创建一个优雅舒适、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优雅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情操的陶冶、思想的教育、理想的升华,从而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现就以如何建构小学高年级和谐班级的管理方面,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在班级管理中凸显人性的温暖
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老师,接手班主任工作时会面临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反叛心理和排外心理的阻碍。著名教育家杨晓云说过“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那么,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先施予学生无私无限的爱,以融化学生心理上的坚冰。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在平时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成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以对待客人的耐心、对待子女的细心和对待老朋友的热心来对待每一个存在不足或者出现错误的学生。学生迟到了,我们班主任不仅要批评,更要知道他为什么迟到;学生犯错误了,我们班主任更应该从心理上去引导学生理解犯错误的原因和后果,以一腔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学生进步了,我们班主任要像夸奖子女一样赞扬学生,使他们乐于进步并逐渐把取得进步当成一种目标。经过一段时间以师爱换学生感情的辛苦工作,学生会渐渐从心理上接受我们班主任,喜欢和老师敞开心扉地谈学习、谈生活、谈情感,最终会乐于接受班主任的管理,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各项工作。至此,创建人性化和谐、平等、友爱、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班集体就具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那么,班主任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地打下基础呢?首先,我认为教师面对的是有生命的个体,作为班主任,必须捧出一颗心,显出满腔情,爱在细微中,只有这样才会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做到心贴心与学生沟通。那么,怎样与学生进行贴心沟通呢?我认为闲聊是最佳方式,因为闲聊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妙药,是架起师生友谊的桥梁。那怎么与学生闲聊才有效呢?①轻松点。真正做到蹲下来和学生对话。②细心点。真正做到贴心与学生沟通。③实际点。真正让学生有目标。④坦诚点。只有与学生心灵沟通,才能达到和谐教育的目的。
二、在日常交往中彰显真诚的温暖
以人为本,动之以情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情感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具体须做到:
1 充分信任学生
由于年级不同,学生性格差异,在了解摸清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的同时,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关爱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同时,也赢得学生们的尊重。班主任老师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关怀和尊重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对于学生,特别是“差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每个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信心,提高他们成为优秀学生的勇气,最终达到使后进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 赏识学生
中国有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当今学生需要得到家长的赏识,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赏识。正是由于学生有这种心理,我就在平时管理班级过程中,利用每周班会,多表扬,少批评,多给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让他们制订一周的计划,时刻提醒他们的不足之处,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班级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3 亲近学生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个性及兴趣爱好,从中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人”为“我要做好人”。这样,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感化。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赢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就会感到很温暖、很自在、有上进心,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去履行正确的道德规范,自觉地去执行班级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学生键康地迈人人生旅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规章制度中体现情感的温暖
我们一贯使用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存在语言上用词冰冷,语气上命令味道十足的特点,除过“不能”就是“严禁”或者“不许”且种类繁多。而这些正好与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心理形成针锋相对的态势。这些规章制度在无形中就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达不到其目的。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根据各种校纪校规和自己的班级管理设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本班的《班级誓词》。在誓词中把“不能”“禁止”“不许”等词语和句子转换成“我要”“我应该”等形式,如“我应该遵守课堂纪律““我要按时到校”,最后让每个学生在上面签名。
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你。班主任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和行为,走出“师道尊严”的阴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坛”,改变颐指气使的态度,重视作为“人”的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这样才能进行“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
同时,班主任应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会形成和谐的班级。
这样,经过班主任一段时间的引导、教育和积极鼓励,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同学们的集体意识、纪律观念都会得到较大的增强。至此,创建人性化的和谐、平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就具备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结合实际给班级和每个学生量身制订短期和长期奋斗目标
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纪律、卫生、学风和文体活动等方面在全年级、全校的水平,给全班制定一些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经常利用班会等机会进行强调,使学生牢记在心。如“我们班上周卫生考评得到86分,本周我们一定要得到90分(上周存在问题,本周应该怎样做都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期中考试我们班数学科平均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三,期末考试一定要前进一名(要讨论具体怎样做)”。
, 在抓学生的管理和进步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家庭居住地的分布或者兴趣爱好以及优势科目等,把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互助小组。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如“我本周要多记30个单词”“我下周要争取不迟到”“我下次考试要前进10名”等等。小组内同学互相监督互相督促。我们老师及时总结,进行组内和小组问评比,时刻注意表扬那些达到短期或长期目标的个人和小组。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和小组向进步快的榜样学习,以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
1 建设班集体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民主管理班级。一些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遇到问题,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让学生“说话”。只有民主,学生才能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才会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与管理。班主任“一言堂”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削弱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力度。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班集体才会充满亲和力。
2 以班集体为核心,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围绕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塑造集体主义灵魂。从民主平等的原则出发,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优秀的班委会,形成真正的集体“自决”行为。班干部采用轮流制,建立文明监督制度。要求班级工作人人做,集体事情大家管,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班干部工作网。
3 班干的轮换,通过传、帮、带,培养新干部,使每一个小干部下面有一批积极分子,每个积极分子都和小干部保持一致,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富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4 在班级工作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有露一手的机会,让学生树立了信心。学生在集体互相帮助、相互鼓励,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这样,创建人性化的和谐、平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集体就有了动力保证。
根据以上内容,我精心制定了一份小学中高年级的班级管理手册,以量化的方法,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
班级管理手册:
班级管理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量化管理基础分为60分。以下为具体加分标准:
1、维护班级荣誉的,加1分;
2、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集体活动的,每次加1分;
3、爱护学校或班级公物的,每次加1分;表现良好的加2分;
4、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爱护教室卫生的行为,见到纸屑和地面脏乱主动打扫的,值日生打扫卫生尽职尽责的,加1分;
5、不骂人、不打架(包括打闹)各加1分,能主动制止骂人和打架行为的加2分;
6、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加1分,在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加1分;
7、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作业者加2分;考试不作弊加1分;
8、有事向老师请假,得到批准后离校加1分,一周不迟到的加2分;
9、为班级赢得荣誉的,加2分;
10、为班级着想并做出贡献的,视情况加分;
11、主动帮老师做事,关心同学的,视情况加分;
12、参加省、市、校各种竞赛并获奖的,视情况加分;
13、主动揭露班级不良现象并与之作斗争者,加2分;
14、主动向班报投稿被采用加1分,指名投稿被采用加0.5分;
15、期末考试总分居年级前10名加3分,11到60名加2分,61到100名加1分;单科成绩突出者,视情况加分。
16、在思想和学习上有明显进步的加2分;
17、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在各科课上连续3次主动回答问题并基本正确的加1分;
18、班报小组成员每次认真负责地出一期班报加1分,宣传小组成员每认真负责地出一期黑板报加1分(其中班报主编、宣传委员不加分);
19、班委、小组长、科代表、检查员在期中期末评审通过的。各加2分;
20、做其他有益于社会、学校、班级的事,视情况加分。
五、量化管理的记分、统分工作由纪律委员会负责
量化管理分每星期公布一次,加分较多的弦子,在班队会上发表演说,谈谈自己经验和感想,总分居前5名的由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
为了让学生树立“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的思想,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整个班级管理上,虽然是量化管理,但是却没有设置扣分,而是一律采用加分。这样一来,学生的想法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转变,相信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一定可以起到效果。